李健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信宜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评价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李启金李健
- 关键词:脑卒中疗效
- 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综合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步行功能分级,FMA、BBS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AC步行功能分级,FMA、BB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显著改善,且观察组34例(80.95%)患者完全独立步行,对照组17例(40.48%)患者完全独立步行,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FMA、BBS量表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 赵光标李健植梧倍
-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脑卒中
- 肢体气压治疗在预防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92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肢体气压对其进行预防、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6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9%相比,前者效果较好,组间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对与糖尿病足患者而言,给予其肢体气压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后,能够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不断提升,且不会产生副作用,该治疗方法操作非常简单、使用安全性也比较高,患者较易接受,其还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增强,可以大量推广运用在临床治疗中。
- 吕盛李健
- 关键词:糖尿病足
- 核心肌群训练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使用核心肌群训练与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腰椎活动度、疼痛程度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增加,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21)。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核心肌群训练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缓解疼痛,且复发率低。
- 李健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认知行为疗法康复
- 物理方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析物理方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方法:用随机摸球法将2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分别给予物理方法治疗、物理方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6.12%,明显高于对照组85.27%(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分值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5个月,观察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物理方法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能获取理想治疗效果。
- 李金燕赵光标李健
- 关键词:腰椎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训练物理方法
- 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从发病到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为4组,各组20例患者,其中Ⅰ组为t≤12 h;Ⅱ组7 d≥t>12 h;Ⅲ组为t﹥7 d;Ⅳ组(对照组),该组患者未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0 d对四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法和MBI测评法)与认知功能(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量表NC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Ⅰ组患者运动功能各评分(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NCSE评分)都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 赵光标李健林永丽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
- 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24例(60%),有效14例(35%),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6例(15%),有效12例(30%),无效22例(55%),总有效率为4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运用上肢机器人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使得大脑神经结构发生可属性的改变,提高患者的上肢及手部活动能力。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脑卒中患者的自由行走。
- 吕盛李健
-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