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芯片
  • 2篇幽门螺
  • 2篇食管
  • 2篇微波
  • 2篇微波凝固
  • 2篇抗体
  • 1篇地奈德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治疗
  • 1篇丁胺
  • 1篇用药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 1篇治疗小儿
  • 1篇治疗小儿哮喘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沙丁胺醇

机构

  • 6篇中国十九冶集...

作者

  • 6篇陈大勇
  • 5篇唐兴俊
  • 3篇吴友根
  • 3篇杨忠
  • 3篇王平
  • 3篇罗春梅
  • 2篇李朝金
  • 2篇罗菊华
  • 2篇刘红兵
  • 1篇叶芳
  • 1篇杨树海
  • 1篇周爱华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4)C尿素呼气试验与蛋白芯片抗体对比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14)C尿素呼气试验(UBT)和蛋白芯片抗体(CagA、VacA和Ure)检测诊断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230例患者分别进行^(14)C-UBT和蛋白芯片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14)C-UBT测定阳性总数100例,阳性率43.4%,^(14)C-UBT阳性患者蛋白芯片抗体阳性总数38例,阳性率38%。230例蛋白芯片抗体阳性总数77例,阳性率33.5%,蛋白芯片抗体阳性患者的^(14)C-UBT阳性数36例,阳性率46.7%。结论本组患者的蛋白芯片抗体、^(14)C呼气试验阳性率低于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说明以上两种方法用于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有待提高。
吴友根王平杨忠陈大勇罗春梅刘红兵罗菊华李朝金唐兴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经内镜微波凝固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波凝固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以内镜下微波凝固后,给予口服雷贝拉唑20mg/d,抑酸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雷贝拉唑20mg/d,二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后症状的改善及3,6,12个月内镜和病理复查情况。结果二组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rrett食管上皮逆转总有效率3,6,12个月时分别为64.29%、67.86%和78.57%,而对照组则分别为0,0,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微波凝固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效果优于单用抑酸剂。
唐兴俊陈大勇叶芳
关键词:BARRETT食管微波凝固内镜雷贝拉唑
微波、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67例疗效观察及随访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对67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按乳头状瘤大小分别行微波凝固、热活检钳电凝、圈套器电切治疗,术后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服用14 d,术后1、3、12个月随访并复查胃镜,观察瘤体脱落及复发情况。结果 67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术中无并发症,术后24例胸骨后灼痛,48 h后消失,无需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乳头状瘤全部脱落,3个月后复查胃镜,局部黏膜修复正常,12个月后61例复查无复发,6例失访。结论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安全有效,无复发。
唐兴俊陈大勇罗春梅
关键词:食管乳头状瘤微波凝固电切治疗
上消化道疾病与呼吸道等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对比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抗体与各种疾病的关系。方法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7组研究对象共2940例,其中慢性胃炎1693例、消化性溃疡383例、胃肠道肿瘤82例、其他肿瘤249例、肝脏疾病195例、HIV或AIDS 109例、以及对照组肺结核患者(TB)229例。血清Hp的3种抗体:CagA抗体、VacA抗体和Ure抗体。结果慢性胃炎组的3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4%、4.4%和24.5%;消化性溃疡组为1.3%、4.4%和33.9%;消化道肿瘤组为7.3%、15.8%和28.0%;其他肿瘤组为4.4%、10.8%和31.7%;肝脏疾病为1.5%、6.1%和33.3%;HIV/AIDS组为0.9%、8.2%和34.8%;对照组(TB)分别为1.3%、5.2%和24.0%。胃肠道肿瘤组、其它肿瘤组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不同抗体的存在可能与肿瘤有一定的关系,但3种抗体与消化道、呼吸道、肝脏等疾病无甄别关系。所有疾病抗体阳性率均低于50%,用于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价值不大。
吴友根王平杨忠陈大勇刘红兵罗菊华李朝金唐兴俊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蛋白芯片抗体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PC组46例,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后,给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疗程4周,对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同时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疗程7 d。4周后复查胃镜,判定疗效。结果 AP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C联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兴俊陈大勇杨树海周爱华罗春梅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疣状胃炎泮托拉唑康复新液
“丙卡特罗、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观察”一文关于联合用药的探讨
2015年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35卷第11期刊登的“丙卡特罗、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观察”一文。其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及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卡特罗、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其中各类药物雾化液用量分别为丙卡特罗0.5mg、布地奈德0.5mg、沙丁胺醇1.0mg,将三种药物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20ml,患儿每次雾化吸入15-20min.每日2次。
吴友根王平杨忠陈大勇
关键词:丙卡特罗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小儿哮喘联合用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