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华

作品数:54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养殖
  • 12篇泥鳅
  • 7篇生态
  • 6篇高效养殖
  • 5篇池塘
  • 4篇渔业
  • 4篇水产
  • 4篇鄱阳湖
  • 3篇养殖试验
  • 3篇暂养
  • 3篇沙塘鳢
  • 3篇生态养殖
  • 3篇食品
  • 3篇受精
  • 3篇受精卵
  • 3篇水产品
  • 3篇塘鳢
  • 3篇种养
  • 3篇主养
  • 3篇综合种

机构

  • 53篇江西省水产科...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余江县宏鑫特...
  • 2篇江苏农牧科技...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赣州市水产研...
  • 2篇江西恒佳水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丰城市农业技...
  • 1篇江西莱源现代...

作者

  • 53篇李燕华
  • 40篇王海华
  • 16篇吴斌
  • 8篇陶志英
  • 5篇徐先栋
  • 4篇金武
  • 3篇付辉云
  • 3篇周辉明
  • 3篇闻海波
  • 3篇罗楠
  • 3篇邓勇辉
  • 2篇熊良伟
  • 2篇曹义虎
  • 2篇饶毅
  • 2篇丁立云
  • 2篇马学艳
  • 1篇金秉荣
  • 1篇王帅兵
  • 1篇马爱军
  • 1篇胡文娟

传媒

  • 22篇江西水产科技
  • 4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渔业致富指南
  • 2篇江西农业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渔业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质量探索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 1篇生物资源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1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捕捞活动对台湾泥鳅血液学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
2017年
血液与机体的代谢、营养状况、疾病及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血液指标被广泛地用来评价鱼类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及对环境的适应状况。捕捞活动会促使鱼体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对体长(19.83±3.56)cm、体质量为(57.12±21.56)g的台湾泥鳅进行捕捞实验,分别在捕捞后0和4小时状态下的某些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捕捞后0小时相比,捕捞后4小时,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下降,特别是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尤其是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不大。
李燕华王海华习宏斌吴斌陶志英
关键词:血液指标捕捞非特异性反应
井冈山地区大鲵生态养殖模式及其效益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介绍了井冈山地区大鲵生态养殖的环境选择、场地建设、苗种放养、饵料投喂、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技术措施,并结合典型模式分析了大鲵生态养殖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周贺民肖华根吴建军张艺明刘颖李燕华
关键词:生态养殖
“鄱阳湖1号”泥鳅高效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通过介绍"鄱阳湖1号"泥鳅的品种特点和池塘养殖技术,指出养殖户可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及投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高、中、低3个密度每667m2放苗7万、5万和3.5万尾泥鳅寸苗进行养殖,并根据试验池塘各项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分析了3个密度模式的667m2均毛利润分别为2.04万、1.43万和0.95万元,均高于常规水产养殖的利润水平。
原立芳李燕华夏迎秋吴斌
关键词:泥鳅养殖技术养殖效益
一种鲜活水产品智能包装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活水产品智能包装机,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设置有输送筒,输送筒中下部由包装膜包裹,输送筒底端中部两侧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与包装膜紧密贴合,输送筒内设置有供气管和供水管,输送筒前方设置有密封机构和横向热...
王海华马本贺王梦杰李燕华陈翠云
中国渔业绿色食品现状与思考被引量:3
2019年
发展渔业绿色食品对于保护渔业生态环境、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渔业增效与渔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品规模、产品种类、生产资料、龙头企业等方面介绍渔业绿色食品发展现状,指出渔业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养殖规模受限、养殖难度较大、养殖原料缺乏、综合效益不佳、品牌影响不强等问题,提出了鼓励发展绿色养殖、开展养殖技术研究、打破生产资料供应瓶颈、发挥示范引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等建议。
康升云李燕华王海华吴斌张斌华陈翠云
关键词:绿色食品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5个宽体金线蛭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SNP分析
2024年
为了解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群体的遗传特征,本研究使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法对5个地点的宽体金钱蛭(W.pigra)群体(江西抚州AH、安徽太和TH、江西南昌JX、山东微山WSH、山东济南JN)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群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宽体金钱蛭种群可追溯至3个不同的种群来源。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AH种群与TH种群存在部分分支交叉,JX种群、WSH种群和JN种群单独成支。5个群体的成对FST值在0.03~0.20之间,群体两两之间遗传距离在0.03~0.22之间,单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3974~0.004131,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含量在0.16~0.20,观测杂合度(Ho)含量在0.18~0.27,近交系数(F)的含量值为-0.07912~0.09063,宽体金钱蛭5个群体有比较低的遗传多样性。Tajima's D值均值为正值,即群体处于稳定状态。群体间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推测可能是宽体金线蛭在养殖过程中进行了频繁的苗种移养或亲本引种。
高凯利马学艳王海华李涵李燕华金武闻海波
关键词:宽体金线蛭遗传分化群体遗传学系统发育树
一种泥鳅自动捕捞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泥鳅自动捕捞装置,涉及地笼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连接装置,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饵料箱,箱体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滑板进行滑动箱体的侧壁远离电机的一端连通有软管,箱体和软管彼此靠近一端...
马本贺王海华李燕华吴斌王梦杰
文献传递
蚂蟥水肿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分析
2024年
为探究蚂蟥水肿病的病原及其敏感药物,筛选出有效防控蚂蟥水肿病药物,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蚂蟥病灶分离得到病原菌株GC21071301;采用病理特征观察、回归感染、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病原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治疗药物。研究结果显示:蚂蟥水肿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躯体水肿、发白,严重呈透明状,体腔有大量积液,病蛭末端或中间有硬节,逐渐变坏死、僵硬并蔓延至整个躯体,病死率较高;健康蚂蟥注射菌株GC21071301回归感染后24 h内即开始出现死亡,于第5 d全部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与水肿病一致;蚂蟥水肿病的病原菌株GC210713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蚂蟥水肿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本研究结果可为蚂蟥水肿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王海华付辉云王帅兵马本贺熊良伟李涵王梦杰李燕华
关键词:蚂蟥水肿病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
莲藕田养殖泥鳅、黄鳝的绿色食品认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探索水生动物绿色综合种养模式,推动绿色渔业发展,以莲藕田套养泥鳅、黄鳝为实例,介绍了绿色食品认证的养殖环境选择、苗种来源、养殖管理、申报认证、实施认证等程序和要求,并对绿色食品泥鳅、黄鳝和莲藕的认证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康升云王海华李燕华吴斌张斌华陈翠云
关键词:绿色食品认证泥鳅黄鳝莲藕综合种养生态种养
大刺鳅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关系,以采自东江和桃江水域的大刺鳅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刺鳅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大刺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构成;口咽腔具舌、咽骨和咽磨;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内壁具纵行褶皱和次级分支,肌层由横纹肌和平滑肌共同组成;胃壁和肠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肌层为平滑肌,分为环肌和纵肌;胃呈“V”型,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3个部分,各部分的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贲门部向胃体部逐渐增粗,且含有胃腺细胞,幽门部肌层极为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肠较短,具一个弯曲,肠道系数为0.325±0.050,肠绒毛丰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绒毛高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幽门部和前肠间有2个幽门盲囊。大刺鳅食谱较广,消化道中鉴定出虾类、水生昆虫、鱼类、螺、卵和植物碎屑6大类饵料,摄食时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入;食物多样性指数(H′)为2.19,不确定性较低,饵料优势指数(D)为0.33,集中性较高;虾类为大刺鳅的主要食物,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质量百分比(W%)和数量百分比(N%)分别为97.75%、92.29%和73.07%。研究表明,大刺鳅属肉食性鱼类,其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表现出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该研究可为大刺鳅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马本贺王海华徐先栋李燕华王梦杰吴斌陶志英
关键词: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食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