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生

作品数:19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政治
  • 3篇社会
  • 3篇青团
  • 3篇共青团
  • 3篇大革命
  • 3篇大革命时期
  • 2篇中共
  • 2篇中国共青团
  • 2篇思想政治
  • 2篇农民
  • 2篇青年
  • 2篇乡村
  • 2篇精准
  • 2篇国共
  • 2篇扶贫
  • 2篇高校
  • 1篇地权
  • 1篇动员
  • 1篇宣传思想工作

机构

  • 11篇广东工贸职业...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9篇刘永生
  • 1篇邵雍
  • 1篇李爽
  • 1篇谷丽洁
  • 1篇周云

传媒

  • 2篇求索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长白学刊
  • 1篇教育评论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学术论坛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科教文汇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广东青年职业...
  • 1篇广东开放大学...

年份

  • 3篇2018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团党早年关系论析——以早年关于团、党关系文件为研究中心(1920-1927)被引量:11
2008年
1920-1927年间中国共青团与中共关系的复杂情形,远非人们一般认知中的"被领导与领导"、"外围"与"核心"等词语所能简单概括。起始,两者间的从属关系并没有见诸于正式文本,团和党的中央领导层甚至还有意避谈"领导"与"被领导"等词,将双方的政治关系定格为"协定"、"保持团的组织的独立性"。团"二大"及中共"三大"之后,这种关系才演变为党对团"组织上指导与援助,"仍强调团的组织上的独立性。随后团与党中央又颁布了若干文件和决议反复重申这种关系,但团与党的关系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善,健康和谐的团、党关系在1920-1927年间显然还不具备存在的基础。
刘永生
关键词:中共共青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革命时期湖南农运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07年
八十年前,湖南农运的尘埃早已落定。然而,人们关于农运源起、勃兴与低俗的行进轨迹以及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影响的探究仍在深入地、多方面地进行着,其兴趣至今仍持续不已。十多年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颇为丰富。但是,这一课题的研究依然还存有较多可值得继续探讨之处。
刘永生
关键词:大革命时期乡村社会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与“学潮”“学运”关系新探——以1923年湖南三师风潮为个案的探讨
2016年
1923年5月至11月,湖南第三师范爆发了持续半年之久的学运风潮。风潮中,除三师的团组织及广大师生扮演着主角之外,湖南各中等学校校长、省学生联合会、省教育司、衡阳在省议员及衡阳地方政府势力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对于风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师风潮发生发展的动态轨迹和最终状态并非当时的团组织单方面所能左右。就三师师生方面而言,也绝非铁板一块,并非都能自觉地团结于团组织的周围。大革命时期的"学潮""学运"是时势和各种社会势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刘永生
关键词:大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学潮
21世纪以来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的回眸与前瞻——基于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的分析
2016年
21世纪以来,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关问题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但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还仅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少量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围绕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成因与对策开展理论探讨;二是针对某所或某几所高校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开展实证研究。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成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针对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关研究的"七多七少"现象,全面加强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刘永生周云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
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基于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2018年
调查广东省1108名高职大学生,发现他们在生源地构成、家庭文化及父母职业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弱势"性背景特征,这些特征又与当下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状况,需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加强努力。
刘永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
中共早期湖南乡村政治动员论析被引量:1
2007年
上世纪初,湖南乡村社会传统的士绅—百姓两极社会逐步解体,出现了乡村权力的真空状态。中共充分利用源于乡村社会本身的各种资源在衡山县白果、湘潭县韶山等地多途径地实施了其乡村动员战略并获得了初步成功。中共早期在湖南发动的乡村政治动员是其农村战略的最初尝试,对中共此后革命道路和方式的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永生
关键词:中共乡村政治动员
孙中山“农地”思想初探
2008年
国民党"一大"颁布的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纲,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对"农地"问题进行长达30余年研究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用西方先进科技改造农业,发展生产,用和平方式而不是阶级斗争方式平均地权。孙中山的"农地"思想构筑了国民党国民革命时期关于农民政策的基础,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空想性的特征。
刘永生
关键词:孙中山农民问题
湖南共青团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分析(1920-1927)被引量:1
2008年
湖南共青团的自然构成是指团员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构成是指团员的知识结构、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因素。1920-1927年的湖南共青团,从自然构成上来讲,它经由了团员年龄逐渐减小、女性团员逐渐增多的一个转变过程,团员的地域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就其社会构成而言,又是以学生和工人为主,农民和其他职业人员占的比例始终都很小。湖南早年共青团的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对其组织的建设和工作走向产生了诸多影响。
刘永生刘这云
关键词:社会构成
广清梅对口精准扶贫问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思考
2018年
2016年,广东省实施新一轮"对口精准帮扶"战略以来,广州市在对口帮扶清远、梅州两地成绩显著,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和经验。文章在总结广州、清远、梅州对口帮扶有益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刘永生谷丽洁李爱平
农民与革命关系研究的新动态——关于新近出版的三本相关专著的探讨
2008年
对于农民与革命关系的研究,传统的宏观叙事研究范式注重的往往是中共方针、政策及精英人物的解析,把农民响应和参与革命简单地描述成农民经济上的贫穷和中共政策英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贫穷不是农民参与革命的必然条件,农民能否汇进革命的洪流除了受中共宣传、组织得当与否的影响外,还受到敌人力量、民团武装、宗族组织及个体生存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刘永生
关键词:农民经济出版宗族组织精英人物农民参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