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田 作品数:17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NSFC-广东联合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核科学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医科达Infinity直线加速器六维床日常质量保证的流程及故障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我院放射治疗中心目前配备3台医用直线加速器。其中医科达Infinity直线加速器配备了HexaPODevo(六维自由度治疗床),六维床有六个独立运作的提升装置,故具有六个自由度。相对于传统的治疗床,六维床不仅可以在X、Y、Z轴三个方向直线运动,还能围绕X、Y、Z轴做旋转运动,其摆位精度可以达到亚毫米级,运用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特别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技术中,以辅助精确定位和治疗~([1])。 卢换平 刘世杰 黄江华 江丹妮 石俊田关键词:激光灯 校准 聚氨酯发泡胶与负压真空垫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IMRT体位固定精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初步探究发泡胶与真空垫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IMRT体位固定中的精度差异。方法选取2017-2018月间本院收治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IMRT (42.56 Gy分16次)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发泡胶组和真空垫组固定。分次治疗前使用瓦里安Trilogy机载图像验证系统拍摄患者正侧位照片,并与计划系统重建的数字重建图像进行匹配验证获得两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摆位误差。每名患者验证10次,共获得400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获得组间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至计划靶体积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外扩值。结果发泡胶固定组与真空垫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63±1.29) mm与(1.83±1.61) mm (P=0.18)、(1.46±1.51) mm与(2.26±2.03) mm (P=0.00)、(1.30±1.35) mm与(1.91±1.67) mm (P=0.00)。临床靶体积至计划靶体积分次摆位误差的外扩值分别为2.19、2.51、1.57 mm与2.40、3.97、2.63 mm。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均满足临床要求,但初步证明发泡胶固定摆位精度与重复性均优于真空垫组。 周常锋 房建南 黄晓波 石俊田 马玉家关键词: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早期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射野边界外放方法的探讨及其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设计环节中添加补偿膜实现射野边界外放的方法并评估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08-08-2019-02-1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手术患者20例(左侧10例,右侧10例)。针对每个病例设计优化环节添加补偿膜,计算环节去掉补偿膜的调强计划IMRT_b,并与系统自带通量刷Skin flash Tool往外拷贝通量实现射野边界外放的调强计划IMRT_sf进行比较。为模拟呼吸运动、皮肤肿胀和摆位等误差因素,将射野等中心往呼吸方向移动约1.4cm,与常规调强计划IMRT_o进行比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结果射野方向观上观察到IMRT_b计划实现了多叶光栅在胸廓方向外放2cm;将射野等中心往呼吸方向移动后,IMRT_b和IMRT_sf计划靶区覆盖V95%分别是94.67%和94.00%,与常规IMRT_o计划的62.50%相比分别高47%(F=29.762,P<0.001)和50%(F=29.762,P<0.001)。IMRT_b和IMRT_sf计划的V105%均高于常规IMRT_o计划,但都满足临床剂量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_b计划靶区均匀性指数高于常规IMRT_o计划(F=1.066,P<0.001),IMRT_sf计划和IMRT_o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6,P=0.051.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优化环节添加补偿膜的方法不依赖于计划系统,能有效地实现调强计划射野在胸廓方向外放的效果,可避免由呼吸运动、皮肤肿胀和摆位误差等因素引起的靶区漏照射问题。 黄江华 石俊田 石俊田 段松 马玉家 吴少焜 蔡洪辉 吴少焜关键词:乳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聚氨酯发泡胶联合个体化头枕固定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摆位精度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聚氨酯发泡胶联合个体化头枕固定在乳腺癌术后放疗的固定精度研究,提高乳腺癌放疗摆位精度与重复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52例,使用聚氨酯发泡胶(对照组)与发泡胶联合个体化头枕(研究组)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照射乳腺/胸壁靶区与锁骨上野,使用锥形束CT(CBCT)影像引导配准获得乳腺/胸壁靶区与锁骨上野的摆位误差,对327套CBCT影像摆位误差数据进行分析两组乳腺/胸壁和锁骨上野靶区位置的一致性。结果两组乳腺/胸壁靶区平移误差在腹背和头脚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方向研究组优于对照组[(1.87±1.45)mm vs.(2.32±1.66)mm,P=0.012],旋转误差在左右和头脚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背方向研究组优于对照组[(0.78±0.66)°vs.(0.97±0.79)°,P=0.029];两组锁骨上下区域平移误差在头脚与腹背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方向研究组优于对照组[(2.07±1.65)mm vs.(2.53±1.96)mm,P=0.047],旋转误差在左右和头脚方向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0.79±0.67)°vs.(1.07±0.88)°,P=0.009和(0.52±0.41)°vs.(0.79±0.67)°,P=0.001],腹背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乳腺/胸壁靶区左右、头脚和腹背方向PTV外扩值分别为2.62、3.46、3.30 mm与3.74、3.64、3.26 mm;锁骨上野PTV外扩值分别为3.36、3.49、4.14 mm与4.38、2.98、4.35 mm。结论聚氨酯发泡胶联合个体化头枕固定可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乳腺/胸壁靶区与锁骨上野的固定精度,乳腺/胸壁靶区与锁骨上野体位一致性更高。 杨瑾 房建南 陈国泉 王玺先 邱夏鸿 郭再仁 宋朝睿 石俊田 马玉家 黄晓波关键词:摆位误差 放射疗法 多技术集成的放疗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根据科室在多院区发展的需要设计开发简易的放疗信息系统。方法采用C/S+B/S双技术架构,编程工具选择Visual Studio 2015+C#+HTML5+JavaScript+PostgreSQL9.5进行开发,将二维条码、智能IC卡、身份证识别、人脸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集成并应用于放疗流程管理中,对正常业务流程都设计了默认自动处理,将往常需要多步的操作简化为一键操作。结果2017年底系统开发完成并实施,连接南、北两个院区,不仅解决了医生查阅患者资料需要人工输送或者打电话的难题,而且实现科室业务流程的无纸化,突出优势是在智能和优化方面做得细致,约95%的正常流程都一键自动处理,另外5%的特殊操作(例如修改或删除等)做了提示和权限限制,确保了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结论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科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节约了耗材资金和人力资源成本。 陈锦树 马玉家 黄江华 石俊田关键词:放射疗法 信息系统 流程管理 人工智能 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系统跟踪运动靶区的位置精度和剂量精度验证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估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测量靶区运动的几何精度和使用OSMS跟踪运动靶区放疗时的剂量精度。方法:①分别使用OSMS与锥形束CT监测腹部模体的位置,通过移动治疗床使模体产生位移和旋转,对比二者对模体位置的测量结果;②用呼吸运动平台搭载MatriXX二维电离室阵列,测量不同跟踪阈值时模体内相对剂量,分别与计划剂量分布对比,分析不同跟踪阈值时计划验证的gamma通过率。结果:OSMS和锥形束CT系统对模体平移和旋转预设偏移的测量结果差异很小,使用OSMS门控技术时OSMS的阈值越小gamma通过率越高,相对剂量分布与计划剂量的一致性也越好。结论:OSMS系统对模体表面位置监测精度高,可以应用到实际放射治疗的辅助摆位。使用OSMS门控技术跟踪运动靶区可以提高靶区的剂量精度,而且对患者不附加任何电离辐射,适合应用于分次间的辅助摆位和分次内的靶区跟踪。 靳怀志 石俊田 戴振晖 王学涛关键词: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 锥形束CT 左乳腺癌全乳调强放疗中靶区包裹的心脏百分体积对心脏受量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调强放疗(IMRT)全乳照射(WBI)中靶区包裹的心脏百分体积对心脏受量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医院行保乳术后IMRT-WBI的早期左乳腺癌患者计划75个,计算靶区包裹的心脏体积百分比(pVi)、心脏平均剂量(Dmean)及心脏接受25、30、40 Gy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25、V30、V40;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曲线回归分析pVi和心脏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pVi与Dmean、V25、V30、V40显著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804、0.805、0.751、0.500,曲线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754、0.778、0.700、0.266.结论左乳腺癌全乳IMRT中,pVi与心脏剂量学参数存在较大相关性,且对心脏受量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段松 石俊田 黄晓波 马玉家 蓝晓雯 黄江华 吴秀秀 吴少焜 蔡洪辉关键词:左乳腺癌 调强放疗 心脏 剂量体积直方图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锥形束CT匹配区域选择对靶区精度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探究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匹配区域的选择对靶区精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0月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患者22名,比较入组病例不同匹配框对靶区匹配精度的影响,设置胸骨组(对照组1)、胸椎组(对照组2)与胸骨胸椎+靶区组(研究组)3种不同匹配区域进行配准,每组测量记录匹配误差、CBCT与定位CT靶区术腔边界金属夹位移数据。共获得匹配误差与靶区金属夹位移数据各528组,对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并计算3组金属夹的3D矢量距离。胸骨组与研究组匹配误差除旋转误差X轴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方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组与研究组的匹配误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组与研究组靶区金属夹在X、Y、Z三个方向位移分别为:(1.59±1.61)mm与(1.23±1.19)mm(p=0.045)、(1.65±1.44)mm与(1.89±1.52)mm(p=0.006)、(1.13±1.18)mm与(1.37±1.31)mm(p=0.999);胸椎组与研究组靶区金属夹在X、Y、Z三个方向的位移分别为:(1.51±1.83)mm与(1.23±1.19)mm(p=0.002)、(1.69±1.84)mm与(1.89±1.52)mm(p<0.001)、(0.91±1.28)mm与(1.37±1.31)mm(p=0.003)。三组靶区金属夹3D矢量距离分别为:(3.16±1.92)mm、(3.62±1.92)mm、(2.52±1.53)mm。乳腺癌调强放疗CBCT自动配准最佳匹配区域应包括胸骨、胸椎与患侧靶区,术腔放置金属夹能提高乳腺癌放疗靶区匹配精准度。 陈国泉 房建南 杨瑾 李欢 王玺先 郭再仁 马玉家 石俊田 黄晓波关键词:摆位误差 自动配准 发泡胶与乳腺托架在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中固定精度比较 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发泡胶与乳腺托架在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体位固定中的精度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2—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IMRT (42.56 Gy分16次)的乳腺癌患者24例,随机分为发泡胶组和乳腺托架组。使用CBCT于患者第1、3、5、7、9、11次治疗前拍摄正侧位KV图像在线匹配获得两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的摆位误差,记录两组摆位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摆位误差,并计算PTV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外扩值。结果发泡胶组和乳腺托架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36±1.89) mm与(2.56±2.05) mm (P=0.49)、(1.76±1.78) mm与(3.28±2.79) mm (P<0.05)、(1.47±1.49) mm与(1.73±1.81) mm (P=0.28);CTV向PTV分次摆位误差的外扩值分别为2.97、2.92、2.21 mm与3.41、4.09、2.59 mm;单次摆位时间分别为(3.4±1.1) min与(5.5±3.1) min (P=0.01)。结论相较乳腺托架,发泡胶的摆位精度明显提升且效率更高。 房建南 马玉家 石俊田 黄江华 吴秀秀 马爽 陈锦树 黄晓波关键词: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多叶准直器质量保证方法 2015年 目的:研究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模式下多叶准直器质量保证的方法。方法:检测容积调强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叶片运动到位精度,分析Rapid Arc在不同条件下MLC误差变化。选取6例直肠癌容积调强病人,自编软件采集MLC治疗日志文件,读取实际治疗时每条弧各个控制点的MLC各个叶片的位置,代替计划文件中的叶片位置信息,重新导入治疗计划系统并进行三维剂量重建。与治疗计划比较,分析叶片位置误差及其导致的剂量学差别。结果:MLC的到位精确度分析显示,各分次的MLC图像极度吻合,匹配良好;6例容积调强病人叶片位置误差均<2 mm,大部分误差集中在0.05 mm^1 mm范围内。MLC叶片位置误差对计划靶区V45的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叶片误差对小肠、膀胱、股骨头等危及器官的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LC叶片位置精度影响到治疗计划剂量的精度,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保证。 石锦平 石俊田 何宝贞 滕建建 谢秋英 张利文 莫怡杏关键词:多叶准直器 日志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