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伊
- 作品数:38 被引量:4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 论特需课程的建设
- 2019年
- 特需课程是在核心课程、学养课程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时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学习课程,它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志趣和潜能。在课程设置和学习机制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时间弹性,地点变化,评价多元,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习时间为标准,特需课程可细分为缩短学程类课程、延长学程类课程及常态学程类课程。特需课程的实施策略包括: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多途径建设,多环节实施以及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开展特需课程。特需课程的创新之处可具体归纳为制度、课程设置理念、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
- 陈兴冶杨伊
- 关键词:个性化课程建设
- 减负增效视角下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审视被引量:10
- 2021年
- 减负增效是教学追求的愿景,建国以来相关政策层出不穷,但落实到执行层面依旧困难重重。教师作为政策执行的重要主体,其教育观念、对知识的理解及教学行为深刻影响着政策的落实。本研究以科学学科为例进行透视,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科学教师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跨学科能力及对科学的认识三个方面的不足是导致我国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欲使科学教育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不仅要重视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还要从根本上转变旧的研究思路,使得研究范式由思辨向实证转型,研究内容立足于多重因素,研究成果应引导教师重塑信念,研究视角走向多领域的整合。
- 杨伊夏惠贤王晶莹
- 关键词:减负增效科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教师话语研究体系重构
- 2023年
-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诠释学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工具,诠释学理论的发展和流变折射到教师话语研究当中,对于如何认识教师话语有不同的解释。而现代诠释学对古典诠释学和一般诠释学的质疑,正切中了今天教师话语研究的误区,即寻求唯一的真实意义。现代诠释学不仅为师生差异化理解的存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而且将该理论介入教师话语研究,实现了认识上的突破。因此,文章援引现代诠释学中关于初始视域、当下视域与前理解的重要观点,整合到“师—生—文本”这一基本结构中,以新的框架重新规整了教学过程。
- 杨伊
- 关键词:教师话语诠释学
- 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人才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以语言学类博士生的培养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随着新文科的本质逐渐清晰,语言学界结合专业特征对学科发展中的宏观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但立足高端人才培养的研究略显不足。以语言学类博士生培养为例,研究的第一阶段逐一分析了2018年和2021年两个年份的195篇语言学类博士学位论文,结果显示,博士生的研究受新文科影响极为有限。为探索其中的阻碍因素,第二阶段则进一步对三所高校的15名语言学类在读博士生作了半结构化访谈,揭示问题的症结,探索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此,确定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人才培养的三个着力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语言学人才培养策略。
- 杨伊陈昌来陈兴冶
- 关键词:语言学博士生培养
- 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被引量:165
- 2015年
- 信息技术引发了中小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转型,催生出中小学新课程形态、新教学模式和新学习方式,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即是适应这一变革与转型的最新成果。慕课的课程特征和学习特点,要求课程建设和开发以方案设计为根本。翻转课堂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顺序的简单调转,而是基于网络教育和网络教学实践以及移动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创新,该模式的教学实施必须建立在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架构和教学方案的科学设计基础上,因此设计导引、过程预设是关键。
- 蔡宝来张诗雅杨伊
- 项目学习:模型建构与可为路径
- 2021年
- 项目学习发端于美国,是一种以真实的问题为驱动,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真实可见的学习成果的学习方式,它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谋而合。计划的明确性、师生的协同性、学习的深层性、成果的真实性是项目学习的基本特征,而项目的设计、实施及成果展示是项目学习的三个核心环节。因此,融合思辨和实证两种研究范式,深化研究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是推进我国项目学习的可为路径。
- 夏惠贤杨伊
-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走向
- 2021年
- 党的十八大以后,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相继出台了多项专门的劳动教育政策,特别是2020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结合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历史积淀和发展特征,总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整体部署,未来我国劳动教育将呈现出更强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协同性。
- 夏惠贤杨伊
- 关键词:《意见》协同性历史积淀全面性
- 面向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如何教与怎样考
- 2024年
- 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语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主题式教学、大单元教学、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语文教学必须关注语文学科本体性,关注方法的教学性与适切性,即深刻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针对不同学段/年级、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学生)等来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升华。至于如何考语文,则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来考评,建立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重在测评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教学改革和学习方法完善。
- 陈昌来杨伊
-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法
- 面向计算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模型建构--以可视化编程教学为例被引量:19
- 2021年
- 信息时代呼唤深度学习,它与计算思维存在着深刻且本质的关联。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是诸多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建构了“面向计算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模型”,以知识建构、混合式学习理论和CTCL研究范式为指导,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思维过程和评价总结四个方面,基于上述模型进行教学实验。实验以可视化编程课程为载体,历时18周,通过对三阶段两维度作品的评价,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三个阶段实验组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优于对照组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升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计算思维各维度的发展水平比较均衡。由此可得出结论,该学习模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并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 陈兴冶马颖莹杨伊
- 关键词:计算思维可视化编程教学模式
- 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研究
- 2016年
- 认知理论的发展为深入认识合作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可以探究合作学习的本质。合作学习既是认知理论两次跃迁的结果,又是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是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诉求。合作学习认知观是建立在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的基础上的,这也为认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提供了两条路径。合作学习全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针对真实存在的问题都会对应特定的指导策略,最终促成预期目标的达成。
- 杨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