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慧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髓系白血病致A抗原减弱一例
- 近年来,由于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而导致血型改变的病例已有较多报道,但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确,在临床输血中对血型鉴定等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一例由于白血病导致的ABO血型抗原减弱并在病情好转后抗原表达恢复正常的...
- 王金慧
- 关键词:白血病输血疗法血型鉴定抗原表达
- 文献传递
- 抗-HI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抗-HI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11月该院4例抗-HI抗体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和盐水试管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并对临床输血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4例患者均为ABO血型,其中A型RhD阳性2例,AB型RhD阳性2例。抗人球蛋白法的筛查结果均为弱阳性,盐水试管法的筛查结果均为阳性。在盐水介质条件下,4例患者血清与16系谱细胞反应结果均为阳性,与自身红细胞反应结果均为阴性;在抗人球蛋白介质条件下,4例患者血清与16系谱细胞反应结果除1例弱阳性外均为阴性,与自身红细胞反应结果均为阴性。2例治疗用血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上升达到预期效果,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为抗-HI抗体阳性患者输血时,应选择ABO同型且盐水试管法及抗人球蛋白法配血结果均相合的血液。
- 马春娅张晓娟王金慧刘晓敏刘洋于洋汪德清
-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为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FABPs)家族中研究最为详细的一种亚型,主要参与细胞内脂质的交换、代谢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研究证实FABP4是机体代谢及炎性反应的关键递质,有可能成为治疗糖脂代谢、哮喘、肿瘤等的潜在靶标。目前FABP4的靶向治疗纳入相关疾病的免疫治疗方法,并且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有望成为相关疾病新的治疗策略。
- 王金慧同军
- 关键词:糖脂代谢哮喘肿瘤
- 24例伴8号染色体三体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的特点及预后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伴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4例伴8三体的原发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诊时血常规指标、FAB分型、染色体、基因与缓解率和疾病转归的相关性。结果:除1例未予以化疗外,余23例均接受1-2个疗程的标准诱导化疗方案。3例M3达到CR1,至今均无病存活,5年存活率100%。在20例非M3中12例达CR1(60%),4例部分缓解(PR,20%),4例未缓解(NR);3年内5例复发(RL)(41.7%),经再诱导化疗后3例达CR2,2例NR。除1例CR1后失访外,其余19例非M3平均随访26.2(1.5-84)月,9例死亡(均系未缓解或CR1后复发患者),3年无病生存(DFS)率及总生存(OS)率分别为21%和31.5%;2例CR1后行同胞HLA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至今仍无病存活(58和66个月)。除M3、移植及未化疗患者外,余18例初诊白细胞计数(WBC)<10×109/L者较WBC≥10×109/L者OS长(P=0.03),DFS也较长(P=0.002);经1-2诱导化疗达CR1患者OS较长(P=0.002)。结论:8三体在原发性M5中发病率高于其它亚型,而且预后不良。发病时WBC≥10×109/L为高危因素。8三体合并RARA+的M3患者生存期长。伴8三体原发性AML达CR后尽可能行allo-HSCT。8三体可能增加非M3的预后风险,合并FLT3、MLL、HOX11、C-kit和NPM1等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 王金慧姚波郭梅乔建辉孙琪云胡锴勋李冰霞余长林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 血小板配型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比较血小板配型相合与随机输注的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求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申请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特殊配型试验结果,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并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性别、输血史、怀孕史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分析性别、输血次数、怀孕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及联合其他成分输注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应用该院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812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试验,随机抽取抗体筛查阳性的87例患者,共1 247U血小板输注,抗筛阳性输注特殊配型血小板、抗筛阳性随机输注血小板、抗体筛查阴性随机输注血小板3种方式输注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有输血史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3.104,95%CI:7.784~22.061)。性别(P<0.05,OR=1.629,95%CI:1.236~2.148)、输血史、输注血小板类型(机采、去白、辐照)、血小板保存天数、同时输注红细胞(P<0.05,OR=2.464,95%CI:1.053~5.765)、输注方式(特配)(P<0.05,OR=0.576,95%CI:0.389~0.854)是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时,需配型输注,提高有效率;输血史影响抗体的产生;性别、输血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联合其他成分输注、血小板配型输注均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 封彦楠马春娅姜旭王金慧王可于洋汪德清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配型输注效果
- 输血免疫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分析
- 目的 检测和分析受血者经输血免疫而产生不规则抗体情况,及其对临床输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8931例首次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阴性的患者再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产生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以及所产...
- 王金慧马春娅杨璐封彦楠台胜飞汪德清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
- 急性髓系白血病致A抗原减弱1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白血病患者由于ABO血型抗原减弱而导致血型改变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在临床输血中对我们的血型鉴定等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将一例由于白血病导致的ABO血型抗原减弱并在病情好转后抗原表达恢复正常的病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1病例简介患者,男,48,已婚,2014年5月因无明显诱发出现双下肢散在出血点,且反复出现,后出现双下肢瘀斑,至我院门诊就诊。
- 王金慧陈麟凤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A抗原ABO血型
- 伴8号染色体异常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特点及预后分析
- 目的: 探讨伴8号染色体异常(“8三体”或者“8四体”)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病特点及预后,并分析发病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解放军307医院2007年5月至2014年5月所有明确诊断伴8号染色...
- 王金慧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特点临床预后
- 文献传递
- 构建多维度血液保障新方案被引量:2
- 2019年
- 采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手法,针对多维度血液保障新方案展开活动.从采血、储血、供血3个维度进行现状调查,明确9大攻坚点,多方拟定对策,从多维度宣传、团队合作、加强用血管理、优化采血模式和环境等方面改进.使科室无偿献血率从44%提高至100%,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评估率提高至90%,限制性输血执行率从39%提高至54%,全面实现了用血信息化管理.多维度血液保障新方案不仅可以在血源短缺条件下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运转,而且可以降低患者输血风险,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江颖潘纪春刘晓敏乔木王金慧张晓娟迟红旭张雷英马春娅封彦楠王旖汪德清
- 关键词:品管圈多维度血液保障
- 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患者的输血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估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患者的输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分析19例产生无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贫血患者的输血疗效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随机选取的与患者ABO同型的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评价在微柱凝胶法与盐水法配血均相合的情况下进行输注的输血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产生的无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均为IgG类不规则抗体;均进行红细胞输注,其中输注有效率为73.7%,部分有效率为26.3%,无效率为0.0%。所有输血病例均无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血清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的患者,在微柱凝胶法与盐水法配血均相合的情况下进行输注是安全、有效的。
- 杨璐陈麟凤于洋王彦关晓珍孙晓琳张晓娟马春娅封彦楠王金慧汪德清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抗体特异性输注疗效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