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广兴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面向粮食产量空间化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探讨被引量:13
- 2015年
- 为比较不同区域尺度变量对模型拟合效果的影响,在全国不分区和分区两种情况下,分别基于县级和地市级两个区域尺度上的样本构建粮食产量与水田、水浇地、旱地面积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用地市级数据作分析样本比用县级数据作分析样本好,分区建模比不分区建模效果好。因此,将全国划分为7个区,以地市级数据作为区域尺度的变量,在区域、栅格、亚栅格三个尺度上探讨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尺度和常数项取值这两个因素对模型应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区域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如果常数项不为0,则不能用于空间化计算;如果常数项为0,则可以用于空间化计算;2)基于栅格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不论常数项是否为0,均可应用于空间化计算;3)基于亚栅格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不论其常数项是否为0,也均可用于空间化计算,但需要将计算结果乘以一个系数,该系数等于栅格单元面积与亚栅格单元面积的比值。上述结论对其他类型的统计数据空间化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 廖顺宝姬广兴侯鹏敏岳艳琳杨旭
- 关键词:空间化多元线性回归
- 不同样本尺度和分区方案的粮食产量空间化及误差修正被引量:5
- 2015年
- 粮食产量数据空间化有助于粮食产量数据与其他自然、人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但空间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误差。该文按照3种分区方案(全国不分区、全国分为7个区以及按省分区),选择3种尺度上(县级、地市级和公里网格)的总产及平均产量数据(即4种样本:县级粮食总产、县级平均粮食产量、地市级粮食总产、地市级平均粮食产量)分别为因变量,以对应的3种农田类型(水田、水浇地、旱地)面积数据为自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15种空间化模型。采用两阶段误差分析方法,选取2个模型误差评价因子和5个空间化结果误差评价因子,对模型和空间化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化过程中,模型精度与空间化结果的精度存在不一致性;2)对于采用同一样本的模型(常数项为0)而言,空间化结果精度随着分区方案的细化先提高再降低,而对于采用同一样本的模型(常数项非0)而言,空间化结果精度随着分区方案的细化而降低;3)在全国不分区和分为7个区2种情况下,空间化结果精度随着分析样本尺度的细化(从地市级到县级再到公里网格)先提高后降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最终以县级粮食总产为样本、常数项为0、全国分7个区建模的方案实现全国粮食产量数据空间化,并通过修正,得到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公里网格分布图。该研究弥补了粮食产量空间化误差分析的不足,探寻了不同样本尺度和分区方案与空间化误差的关系,提高了空间化精度,同时对其他类型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姬广兴廖顺宝岳艳琳候鹏敏杨旭
- 关键词:空间化
- 粮食产量空间化及误差分析研究
- 粮食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其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粮食产量数据统计一般是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进行的,因此,在一个行...
- 姬广兴
- 关键词:粮食产量数据统计
- 基于Weaver-Thomas组合系数法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构及其在河南省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研究生态服务价值结构,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土地利用对策.本文以河南省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粮食产量等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Weaver-Thomas组合系数法计算了该省126个县(市、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构,并探讨了生态服务价值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Weaver-Thomas组合系数法是研究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的有效手段.(2)河南省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平偏低,且西高东低差异明显.(3)单一结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大,多重结构类型变化幅度小.(4)地形因子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低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适当增加林地、水域等面积,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区,加强对林地、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
- 岳艳琳廖顺宝姬广兴蒋笑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
- 中比例尺土地覆盖遥感制图质量的野外验证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4
- 2016年
- 精确的土地覆盖数据是进行资源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而土地覆盖数据的精度分析是数据应用的前提与保证.通过对河南省的实地考察,选择114个野外考察样点,将样点实际土地覆盖类型与制图中相应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对照,采用分级计分方法,评价全国1∶25万土地覆盖遥感制图在该地区的制图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数据集在河南省范围内的总体制图精度为74.56%.除森林、草地大类精度略低于60%以外,农田、聚落及湿地水体制图精度都较高,其中农田正确率达到90%.实地考察发现,2005年左右的全国1∶25万土地覆盖遥感制图基本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覆盖的区域分布状况,在大中尺度区域性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基于中比例尺土地覆盖制图考察时需要考虑的不同情况,以期为今后相似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侯鹏敏廖顺宝姬广兴岳艳琳杨旭
- 关键词:遥感野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