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曙东

作品数:73 被引量:327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6篇成像
  • 17篇乳头
  • 17篇乳头状
  • 14篇胰腺
  • 14篇甲状腺
  • 13篇乳头状癌
  • 12篇肿瘤
  • 12篇甲状腺乳头状...
  • 11篇能谱成像
  • 11篇磁共振
  • 10篇X线
  • 10篇X线计算
  • 10篇X线计算机
  • 9篇血管
  • 9篇MD
  • 8篇体层摄影
  • 8篇腺肿瘤
  • 8篇64层螺旋
  • 8篇64层螺旋C...
  • 8篇CT特征

机构

  • 39篇江苏大学附属...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安徽省立医院
  • 5篇镇江市第一人...
  • 4篇江苏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8篇胡曙东
  • 26篇谌业荣
  • 24篇陈克敏
  • 20篇林晓珠
  • 15篇宋琦
  • 15篇王亚非
  • 13篇柴维敏
  • 12篇汤榕彪
  • 12篇严福华
  • 12篇王娴
  • 10篇张静
  • 9篇倪恩珍
  • 9篇黄蔚
  • 8篇郁义星
  • 8篇吕维富
  • 7篇单秀红
  • 7篇凌华威
  • 6篇张行明
  • 6篇张学彬
  • 6篇钱晓芹

传媒

  • 9篇医学影像学杂...
  • 7篇江苏大学学报...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第六届中国放...
  • 4篇第十二次全国...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2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价值
:探讨CT能谱多参数成像在鉴别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3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
郁义星林晓珠陈克敏柴维敏胡曙东汤榕彪张静严福华
关键词: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附21例报告)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总结支气管动脉 -肺循环瘘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2 1例咯血病人 ,经DSA证实存在支气管动脉 -肺循环瘘 ,根据血管瘘的类型、数目、瘘口的大小、循环时间选择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栓塞剂对瘘口和病变血管进行栓塞。对其中 6例DSA可见到明确瘘口并且循环时间短于 1s的病人 ,先用明胶海绵颗粒对瘘口作预栓塞 ,然后用长约1mm的 5~ 0真丝线段进一步栓塞。其余 15例循环时间长于 1s者 ,直接用真丝线段进行栓塞。栓塞术后随访 3个月至半年 ,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DSA表现为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瘘和支气管动脉 -肺静脉瘘者分别为 15例和 6例 ,同时合并肋间动脉 -肺循环瘘者 5例。其中 17例经支气管动脉栓塞后达到即刻止血效果 ,有 3例栓塞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总有效率为 95 .2 %。另 1例因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 ,未能有效止血 ,在介入术后 6h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经随访发现 ,有 2例分别在介入栓塞后 4个月和 11个月复发 ,5例在 19个月内死于肺癌合并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 -肺循环瘘在咯血病人中是常见的血管异常 ,可加重咯血和心肺疾病的进展 ,经皮穿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吕维富张行明张学彬张正峰侯昌龙胡曙东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利用64层螺旋CT获得可靠冠状血管影像的护理。方法:患者62例,行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利用64层螺旋CT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59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有3例失败,其中2例未能屏住气,另1例是扫描过程中心率未控制好,波动明显。以上3例均重新检查,获得较佳图像,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64层螺旋CT行MSCTCA检查,能多角度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大的分支,费用相对较低、安全、无创,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护理操作贯穿检查的每一步,有效的护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护理工作要变被动为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此项检查。
刘远琴孙萍颜世平胡曙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护理
儿童与成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和MDCT特征的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影像学表现,并与成人胰腺SPT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MDCT检查且病理确诊为胰腺SPT的102例病人。分析胰腺SPT的症状和CT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内部组成、密度和强化模式。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和t检验。结果:共收集患儿18例(≤18岁),成人84例(>18岁)。患儿,男3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1±1.91)岁,腹痛不适(9/18,50%)为儿童胰腺SPT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儿童病变平均直径明显大于成年病人[(9.1±3.8)cm比(5.9+3.2)cm,P=0.000 3];除肿瘤大小外,儿童和成人胰腺SP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10岁以上的女性儿童,胰腺有较大占位并具有典型SPT的MDCT影像学表现时,应考虑SPT可能。
胡曙东黄蔚李卫侠凌华威宋琦柴维敏陈克敏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和MDCT特征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T)的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胡曙东谌业荣倪恩珍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X线计算机
MRI纹理分析在鉴别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MRI纹理分析对甲状腺腺瘤(TA)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鉴别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学诊断为TA(n=13)和PTC(n=20)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行甲状腺MRI检查,获得T_1WI及T_2WI图像,运用灰度直方图及灰度共生矩阵对TA及PTC的T_1WI、T_2WI图像进行纹理分析。结果 TA组T_2WI图像均值明显高于PT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A组T_2WI图像熵值大于PT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度、峰度以及标准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_2WI图像纹理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TA和PTC。
张衡舒政邓小飞孙凤胡曙东谌业荣王娴
关键词:纹理分析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癌
MRI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共55个胰岛素瘤病灶的MRI影像表现。测量并比较胰岛素瘤病灶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ADC值。结果:43例胰岛素瘤中,良性单发40例(93%),多发3例(7%)。38例T1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36例T1WI正反相位呈低信号;37例T2WI抑脂序列呈高信号;31例在DWI中呈高信号;其中3DLAVA多期动态增强检出26例。3例乏血供胰岛素瘤在MRI平扫时呈异常信号,但其LAVA增强和CT动态增强扫描各期未见显示。31例胰岛素瘤的ADC值平均约(1.71±0.17)×10-3 m/s,周围正常胰腺的ADC值平均约(2.23±0.29)×10-3 m/s,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抑脂序列下DWI和增强检查能提高胰岛素瘤诊断的敏感性。胰岛素瘤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信号差异在MRI抑脂序列上较为明显,扫描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对乏血供胰岛素瘤,MRI平扫抑脂序列更具有诊断意义。
张静林晓珠陈克敏李卫侠徐学勤胡曙东严福华姜晓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胰岛素瘤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减影成像技术的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下肢64层MSCTA血管减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的图像重建成薄层进行减影,从减影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54例减影均能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周恩汉胡曙东刘元斌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减影技术
男性与女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征比较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并和女性胰腺SPT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收集2000年11月至2012年10月行MSCT检查且病理最终确诊为胰腺SPT的18例男性和94例女性患者,共112例.分析男性与女性胰腺SPT的临床特征和MS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内部组成、密度、CT强化模式.采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男性患者中位年龄为39.0(15.0,67.0)岁,明显大于女性患者的27.5(11.0,6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65,P=0.005),男、女胰腺SPT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部位和良恶性构成比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SCT表现中,男性胰腺SPT患者中肿瘤最大径明显小于女性患者[5.1(1.0,11.6)cm比7.9(2.5,18.7) cm,U=3.161,P=0.002];实性肿瘤较女性多见[9/18比5.3%(5/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0.606,P<0.01).结论 男性胰腺SPT影像学特征不同于女性患者.对于男性胰腺病变,MDCT表现为实性成分较多,病灶较小,具有典型SPT的强化模式,应考虑SPT的可能.
胡曙东谌业荣王亚非宋琦林晓珠王忠敏陈克敏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能谱成像在诊断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诊断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价值。方法 33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肝癌2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行宝石CT的能谱扫描模式(GSI)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 noise ratio,CNR),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和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esion-to-normal hepatic tissue ratio,LNR),对上述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动脉期最佳单能量均为50 keV,门静脉期最佳单能量分别为70 keV、40 keV;动脉期最佳CNR分别为3.60±2.19、9.08±0.56,门静脉期最佳CNR分别为1.78±0.94、1.65±0.32;动脉期NIC分别为(0.26±0.09)mg/ml,(0.59±0.03)mg/ml,门静脉期NIC分别为(0.50±0.15)mg/ml,(0.78±0.03)mg/ml;动脉期LNR值分别为2.98±0.52,5.85±0.43,门静脉期LNR值分别为0.97±0.15,1.36±0.05。肝癌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NIC和LNR均低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两者两期的NIC、LNR、钙(脂肪)浓度和脂肪(钙)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水(碘)浓度在两期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郁义星林晓珠陈克敏柴维敏胡曙东汤榕彪张静严福华
关键词:能谱成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