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毅

作品数:26 被引量:1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睡眠
  • 12篇睡眠呼吸
  • 11篇肿瘤
  • 10篇睡眠呼吸暂停
  • 10篇阻塞性
  • 10篇阻塞性睡眠
  • 10篇阻塞性睡眠呼...
  • 10篇肠肿瘤
  • 9篇直肠
  • 9篇阻塞性睡眠呼...
  • 8篇肠癌
  • 7篇直肠肿瘤
  • 6篇通气
  • 5篇直肠癌
  • 5篇手术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结肠
  • 4篇正压通气
  • 4篇结直肠

机构

  • 2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肖毅
  • 3篇罗金梅
  • 3篇黄席珍
  • 3篇钟旭
  • 3篇黄蓉
  • 2篇杜晓辉
  • 2篇王玮
  • 2篇胡时栋
  • 1篇杨达伟
  • 1篇张晓菊
  • 1篇李宁
  • 1篇白春学
  • 1篇张峻岭
  • 1篇周雷
  • 1篇武爱文
  • 1篇康亮
  • 1篇林莹妮
  • 1篇韩芳
  • 1篇欧琼
  • 1篇唐向东

传媒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年份

  • 6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及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暴露及传播的风险。在当前疫情防控及恢复正常医疗工作并重的关键阶段,本共识根据睡眠呼吸疾病诊疗的特点,从医患教育管理、诊疗流程优化、诊疗环境设备消毒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防控管理等四个方面制定推荐意见。主要强调在当前疫情流行期间,需根据本地区疫情流行情况,严格睡眠监测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适应证,推荐采取家庭便携睡眠监测和自动压力滴定治疗,睡眠监测尽量采用一次性气流压力传感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推荐采用一次性或个人专用的口鼻面罩和呼吸机管路,规范无创正压通气操作,严格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和睡眠诊疗区功能分区,加强仪器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
张晓雷肖毅
关键词:睡眠监测无创正压通气感染预防与控制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被引量:33
2022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其可能的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的增加、上气道及颌面结构异常、肥胖、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使用镇静安眠类药物等。OSA与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糖尿病等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导致医疗费用及社会负担增加。由于公众缺乏对该病所致严重后果的认知,仅依靠患者主动就医的模式,远不能解决OSA高患病率、低诊治率的现状。因此,针对OSA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和规范管理,对降低OSA疾病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OSA这一疾病在不同场景和人群中得到充分认识和筛查,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睡眠呼吸设备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共识强调了OSA高危人群筛查的对象包括具有OSA患病危险因素、相关合并疾病、相关职业风险等人群。推荐基层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和医院相关科室对OSA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阐明了不同场景和人群中筛查OSA的工具、方法和流程。强调筛查出的OSA高危人群需由医疗机构采用医用级睡眠监测设备包括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或多导睡眠图完成诊断。对OSA高危人群和确诊患者均强调全面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对明确诊断的OSA患者应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气道正压通气可作为优先选择,可选择的治疗还包括口腔矫治器、体位治疗,外科手术等。推荐建立规范的患者随访制度,及时发现OSA疾病进展,定期评估临床干预效果。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睡眠呼吸设备学组欧琼肖毅王玮唐向东王拢拢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高危人群
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治专家共识
2024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存在性别差异,不同生命阶段女性OSA各具特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指南及共识26部、英文文献121篇、中文文献24篇制订本共识,对女性不同生命阶段OSA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与随访,尤其是妊娠期OSA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推荐意见。共识分为流行病学篇、诊断篇、治疗篇、妊娠期OSA篇四个部分,针对13个临床问题形成34条推荐意见。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女性OSA的认识,指导临床实践。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李庆云肖毅李宁林莹妮梁丽罗金梅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障碍临床医生中文文献英文文献
成人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20
2022年
伴随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技术的进步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家庭诊疗模式临床循证数据的增加,采用不同种类生物信号采集技术的HSAT设备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成人OSA的诊断。HSAT应用于OSA的诊断需结合全面的睡眠及临床评估;HSAT可用于临床评估高风险的中重度单纯OSA患者的诊断,但不能用于排除诊断;对于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伴发疾病或疑诊合并其他类型睡眠疾病的患者首选多导睡眠监测(PSG),HSAT用于上述疾病状态下OSA诊断需考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伴发疾病、患者个人的倾向性、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及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因素,在遵照基本诊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取适宜的诊断工具;对于行动不便或病情危重需尽快启动干预治疗的OSA患者,可考虑应用HSAT;HSAT可用于合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的OSA筛查;对于OSA的非气道正压通气(PAP)治疗,建议采用多通道诊断级别HSAT或PSG评估疗效;OSA患者启动PAP治疗后如果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波动,或依从性良好、但症状复发或持续无缓解,或新发心血管疾病或原有心血管疾病恶化,可复查HSAT或PSG;鉴于目前HSAT监测设备自动判读的准确性有限,须对原始数据进行人工回顾判读;HSAT设备类型的选择、结果的正确解读及据此制定的诊疗方案需由睡眠专业医生指导实施;鉴于尚缺乏足够的临床验证,目前不推荐消费者级别的睡眠监测设备用于成人OSA的诊断。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睡眠呼吸设备学组张晓雷肖毅韩芳李庆云王玮张挪富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神经肌肉疾病心血管疾病睡眠监测诊疗模式心脑血管疾病
对比分析老年与中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与中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比较,探讨老年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161例OSAHS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72)与中青年对照组(23~59岁,n=89),对两组临床资料、睡眠多导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老年OSAHS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氧饱和度、氧减饱和指数(ODI)较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中青年组轻(P〈0.05)。老年OSAHS组的醒后收缩压高于中青年组,但其醒后舒张压、心率均低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OSAHS醒后血压与AHI、ODI、微觉醒指数呈正相关。老年组选择外科手术及口腔矫治器的治疗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而选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SAHS严重程度明显较中青年组轻。AHI、反复低氧及反复微觉醒可能与老年人醒后血压升高有关。老年OSAHS外科手术及口腔矫治器选择率低于中青年组。
黄蓉肖毅钟旭黄席珍
关键词: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导睡眠图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1例,女283例;年龄为63(27~94)岁。80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3)随访情况。(4)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5)亚组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80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中上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35(118~256)min,术中出血量为30(5~350)mL。所有患者完成结肠‑直肠端端吻合。804例患者中,287例吻合口行加固缝合,517例吻合口行常规吻合。(2)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804例患者中,4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98%(40/804)。(3)随访情况。80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6~49)个月。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4)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不加固缝合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78,95%可信区间为1.21~6.37,P<0.05)。(5)亚组分析。804例患者中,202例接受新辅助治疗,602例未接受新辅助治疗。602未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中,253例加固缝合和349例常规吻合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分别为6例和2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论吻合口不加固缝合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
徐徕孙曦羽肖毅林国乐邱辉忠张越伦周皎琳陆君阳牛备战张冠南吴斌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口漏腹腔镜检查
自动压力滴定推荐的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压力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长期有效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自动压力滴定推荐的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长期有效性和顺应性。方法36例中重度OSAHS患者在睡眠呼吸实验室进行-夜自动压力滴定治疗,记录并对比治疗前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ation,LSO2)。其中16例OSAHS患者选用自动压力滴定的95%可信限压力(P95)作为nCPAP家庭治疗值,并在治疗6个月后返实验室再次评估P95的长期治疗效果、依从性和患者的嗜睡症状。结果一夜自动压力滴定后,36例OSAHS的AHI[(63.83±4.79)次/hVS(4.55±0.67)次/h,Pd0.001]显著降低,I.S02[(65.39±1.99)%VS(91.17±0.70)%,P〈0.001]显著升高;16例选用P95长期家庭CPAP治疗者,平均每日治疗时间(6.63±0.25)h,随诊6个月后评估,P95仍有明显疗效[AHI:(75.98±5.77)次/hVS(4.91±1.15)次/h,P〈0.001;LSO2:(62.00±2.52)%VS(94.44±0.70)%,P〈0.001];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显著降低(16.75±0.87vs4.88±0.36,P=0.001)。结论自动调节气道内正压治疗能有效纠正OSAHS的呼吸紊乱和低氧。自动压力滴定所推荐的P95作为家庭CPAP的长期治疗压在第6个月随访时仍是有效的,能改善嗜睡,并有较高的依从性,可用于nCPAP长期治疗的压力设定。
黄蓉钟旭肖毅黄席珍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持续气道内正压
不良组织学特征对结直肠癌肿瘤学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不良组织学特征对淋巴结阴性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分析临床不良组织学特征对淋巴结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共入组167例患者,男性98例,女性69例。年龄(63.6±11.6)岁。观察指标包括年龄、T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肿瘤种植、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化程度、组织类型、环周切缘。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环周切缘阳性、肿瘤种植和年龄与无病生存率相关,环周切缘、年龄、T分期、肿瘤种植和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总体生存率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HR=1.053,95% CI:1.013~1.095,P=0.009)、低分化腺癌(HR=7.572,95% CI:1.815~31.587,P=0.005)、肿瘤种植(HR=4.711,95% CI:1.809~12.264,P=0.002)、黏液腺癌(HR=3.063,95% CI:1.003~9.354,P=0.049)、脉管瘤栓(HR=2.885,95% CI:1.062~7.832,P=0.038)、神经侵犯(HR=6.610,95% CI:1.037~42.122,P=0.046)是无病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低分化腺癌(HR=12.200,95% CI:1.985~74.972,P=0.007)、肿瘤种植(HR=5.379,95% CI:1.636~17.685,P=0.006)、年龄≥70岁(HR=1.062,95% CI:1.013~1.114,P=0.013)和神经侵犯(HR=8.043,95% CI:1.026~63.055,P=0.047)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T1~2期患者与T3~4期患者比较,3年无病生存率及3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 结论年龄≥70岁、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肿瘤种植、脉管瘤栓、神经侵犯是淋巴结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陆君阳徐徕张冠南孙曦羽邱辉忠吴斌林国乐肖毅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组织学根治性手术
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管状狭窄的临床治疗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患者结直肠吻合口管状狭窄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2008—2017年收治的2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口管状狭窄的病例,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直肠癌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治疗、吻合口狭窄的具体情况、治疗方式和结局。吻合口狭窄定义为:(1)吻合口肠壁增厚、瘢痕狭窄长度〉1 cm、且直径为12 mm的结肠镜不能通过的吻合口;(2)患者常伴有排气、排粪时左侧腹部胀痛、排粪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和排粪困难等症状;(3)肛门指诊、结肠镜、经肛门造影和直肠磁共振等提示吻合口狭窄。 结果2008—2017年间收治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患者2035例,其中术后出现吻合口管状狭窄患者23例(1.1%),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36~78(58.3 ±10.2)岁。吻合口距离肛缘6 cm以内7例,6~10 cm 12例,10 cm以上4例。12例接受放疗,其中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6例,术后放疗及化疗6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后的初始治疗方式:9例(39.1%)行球囊扩张治疗,1例(4.3%)行支架治疗,1例(4.3%)行经肛内镜微创(TEM)治疗,7例(30.5%)行转流术,5例(21.7%)行消化道重建。12例接受放疗的患者中,4例初始选择球囊扩张治疗,均失败;l例因肠梗阻初始选择置入裸支架缓解梗阻,1月后因支架取出再次出现狭窄,后行转流术;7例切除原狭窄吻合口后,剩余肠管较短,无法吻合,行转流术。11例无放疗的患者中,5例经球囊扩张治疗后均缓解狭窄;1例初始行TEM,术中损伤后尿道,经留置导尿管支撑后尿屡愈合;5例切除原狭窄吻合口,消化道重建后未出现狭窄,但其中1例手术中出现骼前静脉出血。 结论对于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球囊扩张可有效治疗吻合口管状狭窄,但易出现再狭窄。手术切除狭窄肠管,�
孙曦羽邱辉忠吴斌林国乐石海峰肖毅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狭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对睡眠呼吸疾病诊治模式的影响
2024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对全球卫生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作为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COVID-19流行使得睡眠呼吸疾病的诊疗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感染COVID-19后,出现危及生命的不良结局风险显著增加。在此情形下,国内外提出了诸多应对策略,包括规范睡眠呼吸疾病诊疗流程、增加个人防护设备、倡导医师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促进机器学习和便携设备的研发投入、指导患者居家睡眠监测和使用自动滴定技术等。本文旨在介绍COVID-19对睡眠呼吸疾病诊疗模式的影响,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应对建议。
郭俊伟肖毅
关键词:睡眠呼吸疾病全球卫生睡眠监测呼吸道传播诊疗模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