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红

作品数:31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香茶菜
  • 6篇高效液相
  • 5篇指纹
  • 5篇指纹图
  • 5篇指纹图谱
  • 5篇色谱
  • 4篇血管
  • 4篇药物
  • 4篇内皮
  • 4篇蓝萼香茶菜
  • 3篇血管内皮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人血管
  • 3篇人血管内皮
  • 3篇色谱法
  • 3篇尾叶香茶菜
  • 3篇相色谱
  • 3篇小鼠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18篇解放军第20...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辽宁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辽宁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济南军区联勤...

作者

  • 31篇朱晓红
  • 17篇王强
  • 9篇郎轶咏
  • 3篇吴彩中
  • 3篇李三鸣
  • 3篇朱荔清
  • 3篇凌磊
  • 3篇臧树良
  • 3篇李强
  • 3篇徐璐
  • 2篇闫静静
  • 2篇王剑
  • 2篇李忠林
  • 2篇刘江秋
  • 2篇赵炜
  • 2篇姜同英
  • 2篇李忠义
  • 2篇张晓丽
  • 2篇焦健
  • 2篇李杰英

传媒

  • 4篇解放军药学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成药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蓝萼香茶菜不同部位蓝萼甲素的含量测定及采收期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考察蓝萼香茶菜不同部位蓝萼甲素的含量及最适采收期。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岛津C18ODS,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0.9mL·min-1,柱温为25℃,于波长234nm条件下对样品中蓝萼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叶中蓝萼甲素含量最高,且7、8月份采集的叶中蓝萼甲素含量较高。结论:蓝萼香茶菜应在夏季采收,并以叶入药为宜。
王强郎轶咏任常顺朱晓红于晓黎
关键词:蓝萼香茶菜蓝萼甲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瓜尔胶-丙烯酰胺类接枝共聚物的研制与应用
王强郎轶咏李若溪脱帅张晓丽朱晓红李峥陈殿学凌静
该课题以高铈硝酸胺中Ce6+为引发剂,引发异丙基丙烯酰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混合物的聚合反应,聚合的同时与瓜耳胶端基-OH上的H发生取代反应,制备了温敏/pH敏共聚物瓜耳胶-聚异丙基丙烯酰氨-丙烯酰胺(GPNA...
关键词: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
尾叶香茶菜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尾叶香茶菜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流速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建立了尾叶香茶菜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8批尾叶香茶菜指纹图谱相似度≥0.9435。结论采用HPLC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可有效控制尾叶香茶菜的质量。
朱晓红王强杨丽霞臧树良
关键词:尾叶香茶菜指纹图谱HPLC
尾叶香茶菜化学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全世界约150种,我国产111种。尾叶香茶菜Isodon excisa(maxim.)hara,分布于我国东北、日本、朝鲜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尾叶香茶菜的全草都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活血的功效。尾...
朱晓红
关键词: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尾叶香茶菜水提取物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尾叶香茶菜水提取物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核梭杆菌、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中间型普氏菌9种标准菌株,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考察不同浓度尾叶香茶菜水提取物对9种标准菌株的抑制情况,并测出其最低抑菌浓度。同时选用甲硝唑注射液、舒康口腔喷剂做对照。结果尾叶香茶菜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核梭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尾叶香茶菜水提取物对口腔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核梭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刘锋朱晓红王强
关键词:尾叶香茶菜抑菌作用
温度/pH敏感型接枝共聚物瓜耳胶-g-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自制接枝共聚物瓜耳胶-g-异丙基丙烯酰胺(GPNA)水凝胶的性质。方法分别考察了温度、离子强度、交联剂对凝胶的弹性、平衡溶胀度、收缩性及流变性影响。结果凝胶的弹性随交联剂含量增加减弱,随着离子强度增加增强;凝胶平衡溶胀率随着交联剂含量及离子强度增加均减小。凝胶收缩行为在相变温度上下有很大不同,当温度低于GPNA的临界溶解温度(LCST)时,凝胶内释放的水量与时间的1/2次方成正比增加;当温度高于GPNA的LCST时,开始阶段,水凝胶失水速率很慢;随着水凝胶失水过程向前推进,GPNA构象转变完成,水凝胶失水速率加快,凝胶收缩变化变成不可逆过程。氯化钠的加入使得水凝胶失水速率增加;温度低于聚合物LCST时,水凝胶流变曲线呈假塑型;温度高于聚合物LCST时,水凝胶流变曲线呈胀流型。随着交联剂的量逐渐增加,溶胶流变曲线从胀流型逐渐变为假塑型。结论GPNA凝胶的性质具有明显的温度及离子强度敏感性。
郎轶咏王强戴华朱晓红李三鸣
关键词:水凝胶接枝共聚物
三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三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方法,确定了19个批次三黄颗粒指纹图谱的31个共有峰,明确鉴定了其中7个共有峰的化学成分,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解放军202医院生产的19批三黄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9批三黄颗粒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除4个样品外,其他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75。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均可将该检验的19批三黄颗粒很好的分为3类,且分类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分析方法高效、稳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可有助于三黄颗粒整体质量控制,同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李强朱晓红王强郎轶咏文怀宇
关键词: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
260株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临床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针对血流感染的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0月患者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6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8株,革兰阴性杆菌162株;在260株病原菌中大多对抗菌药物耐药水平较低。结论血培养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且耐药问题严重,及时检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朱晓红王全楚
关键词:血流感染耐药性
新型磺胺嘧啶银微球的制备与释放度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制备磺胺嘧啶银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研究微球的粒径、形态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38.2μm,体外5 h释药完全。结论磺胺嘧啶银微球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体外释药迅速。
闫静静郎轶咏王强朱晓红李三鸣
关键词:磺胺嘧啶银释放度
阿糖胞苷致角膜上皮病变与启示
1例66岁男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CAG方案化疗(阿糖胞苷+阿柔比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至4天给予阿糖胞苷2mg/次,皮下注射,bid,第5天相同剂量阿糖胞苷改为静脉滴注给药.给药第5d出现发热,第...
王丽柳杨朱晓红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阿糖胞苷角膜上皮病变药学监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