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峰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借代义研究综述
- 2014年
- 借代义是通过修辞借代产生的词义。借代义同修辞借代一样都是相关而代,但又不同于修辞借代,它是固定了的词义。借代义是相关而代产生的词义,而比喻义是相似而代产生的词义。根据借代方式的不同可以对借代义进行详细分类。借代义具有间接性与依附性、单义性与多义性、文学性与文化性、时代性与民族性。借代义的产生受到社会、语言和认知的影响。词典中对借代义的释义比较明显地用了"借指"、"指"等提示用语。在对借代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中,借代义的定位以及与借代词语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汤欣周振峰潘睿
- 关键词:借代义比喻义释义
- 话语标记“你看”及其演变过程之辩被引量:2
- 2016年
- 现代汉语中存在三个'你看':'你看1'是让听话者把视线集中于某人或某物,'你看2'用来提醒听话者注意某种情况,'你看3'则用于询问听话者的观点,其中'你看2'为话语标记。一般认为,话语标记'你看'经历了'行域→知域→言域'的演变过程,然而据我们对历时语料的详尽考察,话语标记'你看'是直接从'行域'发展到'言域'的,并未经历'知域'的过渡。
- 周振峰
- 关键词:话语标记
-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周振峰
- 关键词:英汉语言
- “你V”类话语标记的使用倾向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从句法环境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你V"类话语标记的使用倾向,认为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语义俯瞰的制约和影响。话语标记的使用倾向反映出其语法化程度的高低。总体而言,"你V"的语法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你看">"你说">"你想">"你知道",这一结果是由"V"的表义功能、"V"的词性类别、"你V"的适用语体以及"你V"的音节数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 周振峰
-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法化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言起源研究范式在语法化研究中的应用——以汉语被动句的演化为例
- 2011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语言问题,但是他们在研究其它相关问题时曾经多次提及,尤其是关于语言的起源,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理论和观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既注重历史和逻辑相结合,又注重研究对象与相关事物现象联系的研究范式,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尤其是为偏重于考察语言现象的历时过程的语法化研究,在方法论上指明了研究方向。
- 周振峰
- 关键词:语言起源研究范式语法化汉语被动句
- “对比”还是“比较”——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中“对比”和“比较”杂用现象探析
- 2010年
- "对比"和"比较"杂用,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中的普遍现象,而国内学者对二者的取舍态度与他们所持的观点又有一定差异,因而让人感到迷惑不解。本文在对二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西方理论的不断引进、研究目的的不同定位和"比较"一词的宽泛含义三个方面探寻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有抛砖引玉之效,有利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周振峰
- 关键词:英汉语
- 汉英被动式差异中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
- 2011年
- 汉英被动式在句法结构、语义特征以及使用频率上存在的一系列差异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通过对比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与西方文化中"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以及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影响下的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语言特征,帮助学生弄清汉英被动式的种种差异及其成因,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地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被动式。
- 周振峰
- 关键词: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