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 作品数:19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心流理论视域下互动视频的用户体验
- 2022年
-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受众”成为“用户”,更加注重个体选择和过程体验。互动视频调动了用户技能以应对未知挑战,用户通过停顿选择,代入角色并沉浸其中,获得主体感和参与感。得用户者得天下,以用户主观选择推动剧情走向的互动视频契合了这种需要,成为视频平台的新风口。本文基于心流理论,以Bilibili热门成就型互动视频为案例,参与式观察并挖掘弹幕文本数据,探讨用户观看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提升互动视频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 王敏王敏
- 关键词:游戏化用户体验
- 大数据时代中美保护个人隐私的对比研究——基于双方隐私保护最新法规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大数据应用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同时也带来新的工业污染—隐私侵犯。为了平衡个人、商业和公共利益,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越发紧迫。本文归纳中美关于隐私保护的最新法规,发现双方存三大区别:数量上存在"以一敌百"的悬殊;细则上存在八个方面的差别;理念上中国重尊严,美国重价值。作者还指出双方立法中的不足,建议在法律例外处建立伦理规范,同时增强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小数据"思维对抗大数据污染。
- 王敏江作苏
-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
-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现状、问题与进路--基于92个国家和地区隐私相关法规的对比分析
- 在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隐私保护立法原则与规范,本文考察了92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隐私法规,从“有无宪法规定”、“有无敏感信息定义”、“有无执法机构”以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四个维度,对比各国...
- 王敏
- 关键词:个人隐私权大数据
- 从“后真相”到“后羞耻”:民粹主义媒体话语是如何进入欧美主流话语体系的?--基于对露丝·沃达克的专访被引量:6
- 2020年
- 本文对国际批评话语分析权威专家露丝•沃达克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及思想作了综述,重点考察其新近提出的“后羞耻时代”(Post-shame Era)理论命题。基于此,作者围绕“后羞耻”和“欧美民粹主义的媒体话语”对沃达克作了专访。访谈中,沃达克通过分析“另类事实”“恐惧政治”等话语来诠释“后羞耻时代”的特征,并以“特朗普修建美墨边境隔离墙”和“英国脱欧中关键议题辩论”的媒体话语为例,总结出欧美民粹主义政客的“永久循环式”(Perpetuum Mobile)媒体话语机制。沃达克还剖析了民粹主义媒体话语何以逐步“主流化”。本文认为,沃达克提出的“后羞耻”理论命题以及“永久循环”机制,能解释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民粹主义话语何以能在欧美媒体中盛行,同时为分析和应对这类话语提供理论支撑。
- 王敏王敏
-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 中国对外文化形象:“西圈”指标、“出圈”壁垒与“破圈”机制被引量:11
- 2022年
- 文化形象是文化强国的国际外显,其生成是一个自塑与他塑、自解与他读的互动过程。西方的中国文化形象在国际上起主导作用,而中国文化形象在西方的传播正遭遇壁垒。通过考察"西方文化圈"中九个主流国家形象/声誉榜单的文化评估指标,建构出西方视域下的文化形象评价指标体系,涵盖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通过梳理中国及西方文化强国在各二级指标上的最新得分与表现,对文化形象的二级指标排名做多维可视化处理,分析中国文化形象的优势与不足。其中,不足之处在于:我国在文化交流、文化氛围、流行文化上的总体表现欠佳;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我国在国际文化品牌力、媒体国际影响力、国际留学吸引力、旅游观光竞争力上落后;与东亚近邻日韩相比,我国在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潮流上的得分低。基于此,提出"文化形象建构-传播-反馈"的理论模式,强调文化形象的建设与优化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修炼历程,需在八个层面形成合力,重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
- 王敏王敏
- 关键词:文化形象指标体系中国故事
- 敏感数据是个人隐私保护的核心领域被引量:1
- 2018年
- 在大数据时代,隐私是一个复杂的命题,隐私保护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敏感数据是其核心领域。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个人数据,对敏感数据予以更为严格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敏感数据的定义模式及引发的悖论关键问题是,哪些个人数据才能被定义为敏感数据?我们考察了92个国家和地区的隐私保护相关法律后发现,截至2018年2月,有74个国家和地区对"敏感信息/数据"作了定义或分类。
- 王敏
- 关键词:个人隐私保护敏感信息个人数据法律
- 虚假新闻病理研究——基于我国历年“十大假新闻”的统计分析(2001-2017)被引量:4
- 2018年
- 运用社会病理理论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历年"十大假新闻",总结其病症,并运用统计和趋势分析法,从主要病因、次要病因、深层病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探究虚假新闻的病理。结果表明:虚假新闻的主要病因是网络媒体中的单一消息来源缺乏核查机制;次要病因是纸媒新闻娱乐化倾向;深层病根是竞争激烈的新闻信息市场中我国媒体更关注商业利益,以及"后真相"时代受众倾向于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最后从政府、媒体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治理药方。
- 王敏饶茗柯
- 关键词:虚假新闻病理主要病因
- “冷”“热”结合是王道——以《读者》和《读者文摘》为例对比中美期刊的幽默栏目
- 2015年
- 通过对《读者》和《读者文摘》做文本分析发现,中美期刊的幽默栏目呈现出冷媒介热表达的特征,意在弱化读者阅读时的解码障碍。《读者》幽默栏目的特征是:段子年轻化,漫画西方化,故事人性化;《读者文摘》幽默栏目的特征是:段子政治化,政治娱乐化,娱乐生活化。最后,建构了文化差异造成传播失真的模式图,并提出冷、热媒介幽默的辩证关系。
- 王敏
- 关键词:幽默文化差异
- 感官依恋、情感补偿与妥协关系:视障者在线亲密关系研究
- 2024年
- 视障群体的数字包容研究,历经“技术中心论”“技术赋权论”以及“技术双刃剑论”,实际并未绕开“技术中心”范式。本研究基于视障者的主体能动性,运用“综合辅助技术”模型的“个人属性”理论,考察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开展在线约会和恋爱时的偏好与需求,并探讨这种亲密关系的本质。研究发现:(1)视障者建立亲密关系时偏好声音魅力,注重“听音识人”,体现为“声音亲密”;(2)视障者择偶时的多元标准以及与视障相关的特殊需求,植根于技术手段之外的生理、社会、经济基础,超越了“技术中心论”;(3)这种多重感官参与的情感依恋新模式,是对血缘家庭关系的补偿和超越,但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视障者会主动追求一种妥协型关系。
- 王敏刘鑫吴丹
- 关键词:视障者
- 传媒转型期媒体人的精神困境被引量:6
- 2014年
- 最近的连串案例和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媒体人正陷入精神困境,承受着较大精神压力,而传媒的转型将这种压力放大,其中既有传统的因素也有新兴的原因。本文重点分析传媒转型期媒体人的新兴压力源,然后从社会、媒体机构及媒体人自身等三个方面,结合美国新闻从业者的经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江作苏王敏
- 关键词:传媒转型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