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雷
- 作品数:28 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技发展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脑外伤、脊髓损伤并股骨骨折对大鼠血清Leptin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脑外伤、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后血清Leptin水平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由脑外伤及脊髓损伤合并骨折后所引起的创伤反应对Leptin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骨折组、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各16只。建立大鼠中度脑损伤、脊髓损伤和骨折模型,分别于1﹑2﹑4、8﹑12周取血清,放射免疫法测血清中Leptin水平。结果:第2,4,8周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各组大鼠血清Leptin浓度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第4周时骨折并脑外伤组大鼠血清Leptin水平较其他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从第8周开始,手术各组大鼠血清Leptin浓度都有所下降,但骨折并脑外伤组Leptin浓度仍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第12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Leptin水平在大鼠骨折合并脑外伤后显著升高,提示Leptin可能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的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 汪雷韦永中孙钰孙思鑫
- 关键词:LEPTIN脊髓损伤骨折
- 基于重力线的颈椎后路测量尺的研制
- 2016年
- 目的创新设计基于重力线的测量尺,用于辅助下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手术。方法采集40例正常成人颈椎CT图像,测量C3~C7相关解剖数据,包括理想入钉点距离中线距离D,进钉方向与中线的角度Am,相邻上下关节突之间的距离H,创新设计2枚基于重力线的测量尺。结果C3~C7椎体相关指标:在横断位上,D为19~23cm,Am为35~45度;在斜矢状位上,H为13~20mm。参考数据设计2枚测量尺并制成实物,测量尺一用于定位理想入钉点,测量尺二用于引导椎弓根螺钉的置入。结论新式颈椎后路测量尺使用简单、客观准确,可辅助椎弓根螺钉三维立体置入,有助于医师掌握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
- 姚翔刘林娟袁即山真启云汪雷费文勇傅行礼
- 关键词:颈椎椎弓根螺钉辅助装置
- 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初步疗效分析
- 汪雷袁即山姚翔
- 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予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对照组予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切口长度(0.8±0.5)cm、手术时间(45.1±5.2)min、出血量(14.5±3.8)mL和平均住院日(5.2±1.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5)cm、(82.3±9.1)min、(48.3±2.7)mL、(10.3±2.2)d,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10、15.260、28.150、5.640, 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分别为(27.1±3.8)分、(5.2±0.2)分、(1.9±0.4)分,对照组分别为(29.0±1.5)分、(4.8±0.7)分、(1.6±0.7)分,与术前比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但术后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0、0.590、0.870,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治疗有效,并且疗效相似,但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均短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因此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对患者损伤更小,值得推广。
- 丁华袁即山汪雷蒋勤益徐勇周辉辉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 丁华章洪喜袁即山汪雷刘涛嵇鹏
-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用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褪黑素(MT)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首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以Brdu标记细胞核。然后将48只SD大鼠用改良Allen法制备T10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平均分为MT+BMSCs组、BMSCs组、MT组、模型对照组,另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14d、21d行神经功能BBB评分及斜板试验,免疫组化检测带标记的BMSCs迁移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脊髓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术后神经功能BBB评分及斜板试验结果MT+BMSCs组优于BMSCs组(P<0.05),BMSCs组优于MT及模型对照组(P<0.05);MT+BMSCs组及BMSCs组损伤阶段脊髓内可见Brdu标记阳性BMSCs存活,且阳性数目前者多于后者,灰质分布较白质多,以注射部位向周围损伤组织迁移;同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MT+BMSCs组脊髓损伤区无明显空腔,空泡小而少,并可见较多神经纤维及细胞。结论:BMSCs联合MT移植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细胞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 丁华袁志诚狄荣科章洪喜汪雷张晔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褪黑素
- 瘦素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瘦素在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后,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瘦素0.1μg/kg组(B组)和瘦素0.3μg/kg组(C组)。比较术后第2、4、6周胫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第6周,B组和C组大鼠骨折处骨痴体积分别为(48.74±6.65)mm^3和(52.12±6.86)mm^3,大于A组的(40.23±4.19)mm^3(P<0.01),骨痴组织学评估指数分别为6.72±0.99和8.28±1.03,亦大于A组的5.65±0.69(P<0.05和P<0.01)。C组骨折愈合情况更优于B组(P<0.05)。结论瘦素能加快大鼠胫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提示瘦素是促进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汪雷刘林娟肖黎姚翔丁华潘展鹏
- 关键词:瘦素胫骨骨折
- 脑脊液透析治疗脊髓损伤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脊液透析治疗脊髓损伤的装置,包括透析器、灌注泵、贮存池和人工脑脊液储存室,所述透析器的一端通过取液导针与待透析脑脊液连接,另一端通过灌注泵与贮存池连接;贮存池通过输液导针与待透析脑脊液连接;人工脑脊...
- 曹晓建邢昌瀛张宁金正帅孙思鑫汪雷孙钰
- 文献传递
- FTY720与FK506对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比较
- 目的通过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探讨 FTY720与他克莫司(FK506)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差别。方法雄性 SD 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 FTY720治疗组。FK506治疗组,损伤(不给药)组和正常对照组...
- 曹晓建孙思鑫汪雷孙钰
- 关键词:脊髓损伤FTY720FK506
- 文献传递
- 胫骨平台骨折的四柱九区分型体系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拟建立基于CT图像的胫骨平台骨折四柱九区分型体系,总结各区块损伤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98例(704膝)成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77例,女321例;平均年龄51.6岁。左膝371例(53.2%),右膝321例(46.0%),双侧6例(0.9%)。新分型将胫腓骨近端划分为四个柱和九个区块,定义各柱和区的损伤类型细则,并设立胫骨平台损伤指数(TPII)。使用新的分型体系回顾性分析所有骨折的CT图像,统计各区块的损伤发生率并总结分布规律。结果一柱损伤、两柱损伤、三柱损伤和四柱损伤的比例分别为30.5%(215/704)、31.5%(222/704)、28.0%(197/704)和9.9%(70/704)。所有受累的膝平均(2.2±1.0)柱损伤、(3.6±2.1)区块损伤。TPII平均为(5.7±3.0)。轻、中、重度粉碎的比例分别为50.0%(352/704)、37.5%(264/704)和12.5%(88/704)。外侧柱损伤(572,81.3%)和中间柱损伤(524,74.4%)发生率较高,内侧柱损伤(219,31.1%)和腓骨柱损伤(218,31.0%)发生率较低。最多被累及的为依次为后外侧区块(465,66.1%)、前外侧区块(453,64.3%)和后正中区块(379,53.8%),最少累及的为胫骨结节区块(85,12.1%)。结论全新的胫骨平台骨折四柱九区分型体系将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和预后评估。
- 姚翔徐勇袁即山吕斌傅行礼汪雷杨升全孟升
- 关键词:膝关节计算机体层摄影胫骨平台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