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个体自我和谐的构建
- 2008年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涵着对人的个体自我和谐的深刻关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个体自我和谐提供了现实前提;个体自我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发展个体自我和谐的现实前提和环境条件,指导个体通过社会实践与自我修炼构建自我和谐。
- 张静詹文都
- 青少年网络依赖的成因及干预策略被引量:5
- 2008年
- 当前我国有5%~10%的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形成网络依赖心理。网络依赖主要是一种心理依赖,比一般的上瘾现象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成因和独特的特点。青少年形成网络依赖,有家庭、学校、青少年个人和网络本身等原因,因此青少年网络依赖干预模式应是多样化的、个别的、具体的,对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干预应是多层面的、多层次的、整体的。
- 张静
-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依赖干预策略
- 影响我国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道德判断能力一方面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受着个体道德价值观的制约。以德国道德教育心理学家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MJT)"为工具,通过对湖北和广东两个大省的实证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现阶段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现状,同时从性别、年龄、居住地、政治面貌、学历、学习成绩、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着手,能够寻找出影响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因素。应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综合作用,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
- 张静
- 关键词: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影响因素
- 道德判断测验在中国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1年
- 道德判断测验(MJT)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德开发的适合于研究儿童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国际性测量指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些学者在道德判断能力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尽管其中很多研究不是运用MJT,但这些研究结果反映了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基本道德判断能力。运用MJT在中国所做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研究角度多样、研究方法丰富,但研究的系统性不够,研究的深度和科学性有待加强。
- 张静杨韶刚
- 关键词: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认知发展
- 私立社区学校公民教育探析
- 2009年
- 文章通过以中国大陆的一个私立社区(ELE)的学校为调查对象,采用校本课程分析、家长师生访谈、师生问卷等方法,着重探讨道德及公民教育在小区配套学校的推行情况。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的提出及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对ELE学校的公民教育的问卷调查及分析、对问卷调查的结论和建议。
- 张静
- 关键词:公民教育
- 论农民专业合作与农村经济共同体的发展被引量:1
- 2008年
- 专业合作社作为新时期农业经营体制的一大创新,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农民合作社道路的进一步分析探索,提出现阶段农村经济共同体发展的现实选择。
- 张静林青
- 关键词:农民经济共同体
-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进程中政治文明的理性选择被引量:2
- 2009年
-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政治民主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民主缺失"和"民主泛化"现象在许多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成为社会发展的阻抗。为了克服这些现象,发展理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
- 张静
- 关键词:民主政治和谐社会
- 论政治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三个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政治文明建设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导向、规范和整合等作用。政治文明引导着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发挥政治文明的沟通、协调和整合作用。
- 张静
- 关键词: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
- 科学主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科学意识形态”被引量:3
- 2009年
- 近代以降,传统信仰体系逐渐式微,急需一种新的信仰体系来填补人们精神的真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遂应运而生,它以科学的名义"仲裁"所有的思想论争。这既扩大了科学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并使中国现代思想逐渐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一是批判的启蒙精神在相当程度上遭到独断的科学主义的消解和遮蔽。二是导致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片面性:其科学品格的一面得到凸显,而其关注人的自由和解放、充满人道主义追求的一面则隐而不显。
- 吴炜张静
- 关键词:意识形态科学主义
- 解放与独断:科学在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两种面相
- 2008年
- 科学型塑了中国式启蒙的面相。它一方面构成了以"解放"为旨趣的启蒙话语的思想基底和出发点,支撑起近代"启蒙"和"解放"的"宏大叙事";另一方面,历史的、现实的和理论的种种因素的因缘际遇,又使科学的启蒙和解放作用不但没有获得充分的释放和展开,反而在相当程度上走向了启蒙、解放以及科学本身的反面即思想的独断和精神的宰制。
- 吴炜张静
- 关键词:科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