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口腔拭子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建库至2024年4月12日发表的口腔拭子检测肺结核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计算总体和亚组分析的集合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利用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出173条文献记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拭子对肺结核患者诊断的合并敏感度为65.0%(95%CI:54.0%~75.0%),合并特异度为96.0%(95%CI:92.0%~98.0%)。亚组分析显示,在成年肺结核患者中,口腔拭子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0%(95%CI:64.0%~80.0%)和95.0%(95%CI:83.0%~98.0%)。而舌拭子检测肺结核的敏感度为73.0%(95%CI:63.0%~80.0%),高于脸颊拭子(52.0%,95%CI:34.0%~70.0%)。结论:口腔拭子是诊断肺结核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方法,并且在识别肺结核患者方面,舌拭子比脸颊拭子的敏感度更高。
目的通过筛查北京市部分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结核病的感染特征和趋势,为不同阶段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5年至2018年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共6215例研究对象纳入到本研究,包括114例指示病例,6101例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皮肤试验及X线胸片检查,确定潜在的结核病患者,分析密切接触者中结核病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密切接触者中共筛查出29例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22例(75.86%),女性7例(24.14%);职业学校和大学阶段中结核病患者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1.38%(12/29)和48.28%(14/29),主要以学生为主。密切接触者中PPD阳性(硬结直径≥5 mm)2206例(36.16%),强阳性(硬结直径≥15 mm)676例(11.08%),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密切接触者的PPD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9,P<0.05),同时肺结核的检出率也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3,P=0.015)。随着PPD硬结的增大,肺结核检出率也在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09,P<0.05)。结论对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显示,对职业学校和大学阶段的学生应重点进行筛查,同时应采用新方法提高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及早发现感染者,避免学校出现结核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