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霞
- 作品数:24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44在恶性胸水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预后相关性的分析
- 目的:观察恶性胸水脱落细胞中CD44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CD44表达与肺癌胸腔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6~2008年就诊院52例恶性胸水患者,HE染色法检测胸水脱落细胞中恶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恶性胸水脱落细胞...
- 华云旗毋永娟杨燕霞王芳
- 关键词:CD44肺癌恶性胸水脱落细胞化疗
- 文献传递
- 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合理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培美曲塞组患者化疗前7 d开始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用药前1 d晚上及用药当天早、晚均给予地塞米松片5 mg,口服;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1 d为1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 mg/d,餐后2 h口服,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作为观察终点,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培美曲塞组、厄洛替尼组、支持治疗组PFS分别为7.9、6.2、3.2个月,3组患者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停药对症治疗后缓解。厄洛替尼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均为轻度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培美曲塞组与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轻。
- 毋永娟崔荣华云旗杨燕霞刘丽萍谭亚琴张文慧袁海清刘伟东
- 关键词:培美曲塞厄洛替尼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 目的:回顾性分析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维持治疗和单独观察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的差异.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我院的确诊晚期肺腺癌患者61例,患者均经常规标准方案化...
- 毋永娟崔荣华云旗杨燕霞刘丽萍谭亚琴张文慧袁海清
- 普萘洛尔试验65例心电图分析
- 2012年
- 目的: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可使交感神经介质对受体的兴奋作用受到阻断,从而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平衡。探讨我科普萘洛尔试验采取的操作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回顾分析65例患者该试验的ECG。其方法为:一次口服普萘洛尔20 mg,服药前、服药后1、2 h各描记1次ECG。判定试验结果并比较3个时间的心率(HR)及ST-T改变。结果:阳性率83.0%(54/65)、可疑阳性率3.01%(2/65)、阴性率13.8%(9/65)。12、h的HR减慢与服药前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萘洛尔试验操作方法绝大部分能满足β-受体高灵敏患者的需要,但还要进一步完善。
- 张丹彤华云旗王军杨燕霞
- 关键词:普萘洛尔试验心电图
-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与DO/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评价
- 背景及目的在我国胃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40%,现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2位,其中60%以上为晚期患者。本文拟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国产替吉奥(维康达)和其他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晚期胃癌的合理治疗。
- 华云旗毋永娟杨永岩王晓君杨燕霞谭亚琴刘丽萍金云剑
- 关键词:晚期胃癌多西他赛
- 文献传递
- 腹腔热循环联合顺铂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腹腔内热循环联合顺铂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不良反应、生存质量。方法 56例病理诊断明确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经超声定位置管。治疗组选用直径20-22mm套管针左右侧下腹部或...
- 毋永娟云文秀杨燕霞赵翠云张巧凤
- 关键词:恶性腹水腹腔热灌注
- 文献传递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76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组采用标准一线方案TP/GP方案,联合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12 ml/d。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38.23%,化疗组为33.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好转率为52.94%,化疗组为2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毒副反应较化疗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NSCLC化疗中有减毒增效、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 毋永娟崔荣杨燕霞华云旗谭亚琴刘丽萍袁海清金云剑
-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化学疗法
- P53蛋白、C-erbB2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大肠癌中表达的流式细胞术定量研究
- 1998年
- 目的定量研究原发性肝癌、大肠癌P53蛋白、G-erbB2蛋白的表达.方法建立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法检测15例原发性肝癌、22例大肠癌P53蛋白、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组P53蛋白、C-erbB2蛋白的阳性率及平均阳性表达量分别为26.6%,0.69FI,20%,0.73FI,大肠癌组P53蛋白、C-erbB2蛋白的阳性率及平均阳性表达量分别为36.3%,0.86FI,31.8%,0.71FI;各例肿瘤细胞百分阳性表达率不同.结论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可定量分析原发性肝癌、大肠癌P53蛋白。
- 罗锋阚兵雷松毛韵秋邹立群魏于全严律南杨燕霞
- 关键词:肝肿瘤结直肠肿瘤P53蛋白C-ERBB2蛋白流式细胞术
- 化疗患者早期应用生长因子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临床研究
- 毋永娟杨燕霞丁晓岭谭亚琴孟令茹于焕欣巴彩霞王亚兰张力云文秀赵翠云李丽清金娜姚惠文杨雪洁
- 本课题通过化疗患者早期应用生长因子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及化疗感染相关死亡率,提高化疗剂量强度和密度,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本课题自2006年1月~2008年10月止,共化疗患者460例,其...
- 关键词:
-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降低发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发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临床研究,探讨G-CSF降低发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机制。方法本组入组病例均为诊断明确恶性肿瘤患者行化疗后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共计180...
- 毋永娟杨燕霞银丽云文秀
- 关键词:化疗G-CSF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