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新民

作品数:2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9篇检察
  • 9篇检察院
  • 7篇人民检察
  • 7篇人民检察院
  • 7篇民行检察
  • 4篇司法
  • 4篇最高人民检察...
  • 4篇民行检察工作
  • 4篇检察工作
  • 4篇检察机关
  • 3篇民事
  • 2篇司法保障
  • 2篇恢复重建
  • 2篇检察理论
  • 2篇检察系统
  • 2篇法律
  • 2篇法律监督
  • 2篇法律监督职责
  • 2篇办案
  • 1篇大学毕业

机构

  • 22篇天津市人民检...
  • 3篇天津市北辰区...
  • 1篇天津市河北区...

作者

  • 23篇于新民
  • 4篇王赞
  • 3篇林强
  • 1篇王玉良
  • 1篇白春安
  • 1篇赵刚
  • 1篇肖晓峰
  • 1篇刘孟海
  • 1篇蔡悦
  • 1篇朱静
  • 1篇王德良
  • 1篇王煜
  • 1篇赵福杰
  • 1篇马金生

传媒

  • 10篇天津检察
  • 5篇天津人大
  • 4篇人民检察
  • 3篇天津法学
  • 1篇法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事行政检察:公权与私权关系如何协调——第三届直辖市民事行政检察理论研讨会述要
2011年
2011年9月21日,第三届直辖市民事行政检察理论研讨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出席。姜建初副检察长指出,这次研讨会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把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落实到检察工作实践当中,不断提升民行检察工作水平。希望四个直辖市的民行检察工作能够把握深层次的法律问题,通过办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检察机关起到带头作用。
倪爱静于新民王赞
关键词:民事行政检察检察理论直辖市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工作私权
民事和解的理论解析及制度构建——以民事检察为视角被引量:1
2011年
目前,各地检察机关正积极开展民事和解工作,检察官在其中发挥了疏导情绪、信息沟通、辅助选择的重要作用,推进了社会纠纷化解。从民事诉讼目的、调解原则、检察监督原则以及检察机关是否存在角色冲突等角度来分析,检察机关主持民事和解具有合法性。限于目前条件,检察机关主持和解应侧重于影响巨大的案件、当事人间有特殊关系的案件,应坚持自愿、合法、中立、诚信的基本原则,构建保障当事人基本权利的和解程序。
于新民王德良
关键词:检察机关化解矛盾
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全市民行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2012年
2007年以来,在市院新一届党组的有力领导下,我市各级民行检察部门和广大民行干警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和争创先进检察院的目标,认真履行民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民行检察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于新民
关键词:民行检察工作法律监督职责工作主题公平正义
八项举措 服务发展——市人民检察院为保增长提供司法保障
2009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的意见》精神,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全市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近,市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服务的意见》,从改进执法作风、提高监督能力、着力追求最佳服务效果三个方面提出多项服务举措。
于新民
关键词: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保障法律监督职责检察职能执法作风
记忆中的解放南路292号
2018年
天津市解放南路292号,坐落于河西区解放南路与奉化道交口,与现在的环球磁卡公司(原人民印刷厂)相对,院内是一座红顶德式三层别墅和一栋现代框架结构六层大楼,现在的使用单位是人寿保险公司。这就是曾经的天津市人民检察院1978年恢复重建时的旧址。我1982年2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当时对检察院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也不知道机关坐落何处,我揣着分配通知书,骑着自行车,一路从解放北路打听着到了解放南路才找到了市检察院,开始了我的检察职业生涯。
于新民
关键词:人民检察院记忆检察院工作恢复重建大学毕业
检察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的思考
2015年
检察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应当涵盖检察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全过程,并且具有行之有效的措施、畅通有序的程序予以支撑和保障,以提升该机制的实效性。具体言之,该保护机制应当既包含履职时免受外部干预的保障,又包含履职中及履职后免受侵害的保障,既包含人身保障、身份保障,又包含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应当建立针对检察人员不实举报的澄清机制,建立检察人员对不当处分的申诉救济权,避免其权利停留在纸面上,为检察人员履行法定职责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于新民林强
关键词:检察人员
深化民行检察理论研究完善民行检察制度构建
2011年
2011年2月28日.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民行检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民行检察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出席会议并对民行检察专业委员会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构建民事行政检察理论体系:二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于新民王赞
关键词:民行检察检察理论最高人民检察院
《天津桷察》创刊记
2015年
1984年夏天,我从市检察院经济侦查处调到研究室工作,那时的研究室是恢复重建后检察机关内知识分子云集的部门,因为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一些具有大学文凭的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再加上“严打”斗争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也从研究室抽调了人员参加,这样造成研究室一时人员短缺、为了充实研究室工作,我和另外两个同志一起调入研究室工作。
于新民
关键词:创刊检察机关恢复重建领导岗位
刑事错案背后的心理偏差及其矫正
2015年
刑事错案产生的心理偏差主要包括因惰性、经验等感情因素而导致的心理偏差和因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的心理偏差。这些心理偏差分别表现在侦查阶段、检察环节和审判阶段,并导致刑事错案的形成。校正刑事司法中的心理偏差,应当更新侦查机关侦查思维,转变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理念及方式,转变审判机关的审判理念,并弱化外部环境对司法人员心理偏差的影响。
于新民林强
关键词:刑事错案心理偏差
一波三折的大学梦
2013年
在高考的季节,一些检察同仁在网上纷纷回忆自己的高考往事,这也勾起了我的记忆,我曾亲历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并且成为27万幸运儿中的一员。虽然一晃已经36年,但那段难忘的岁月仍不时萦绕在心田。
于新民
关键词:随笔杂文杂谈阅读知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