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鹏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市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尼可刹米中甲苯的残留量
- 2010年
- 目的:建立顶空气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尼可刹米中甲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水为溶解介质,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柱温110℃,检测器为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150℃。结果:甲苯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78~0.89 m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1%);定量限为0.24μg·ml^(-1);3批样品中甲苯的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结论: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尼可刹米中甲苯残留量的测定。
- 张逊冯国江谢鹏
- 关键词:尼可刹米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甲苯
- 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以山嵛酸甘油酯(Compritol 888 ATO)为载体,采用溶剂乳化挥发-高压均质法制备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考察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药物含量、体外释放特性及放置稳定性。结果:透射电镜下所制备样品呈球状,平均粒径为(89.5±2.07)nm,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为0.209±0.091,平均包封率为(82.4±1.61)%,Zeta电位(-36.7±2.36)mV,载药量(1.26±0.038)mg·ml-1,纳米粒体外释放初期表现出一定量的突释,后期表现出明显缓释特征,释放时间大于72 h。初步稳定性研究显示所制备纳米粒在低温避光条件下存放稳定性较好。结论: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有望开发为临床用药新剂型。
- 王敏谢鹏
-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
- 载塞来昔布-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制备载塞来昔布-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塞来昔布-PLGA纳米粒,以包封率、粒径为指标,首选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纳米粒性质影响显著的处方和工艺变量,然后对筛选出的变量(PLGA质量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并进行验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最优处方工艺所制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和稳定性(25、5℃)。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PLGA质量分数30.0%、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8 min;所制纳米粒的包封率和粒径分别为(85.7±4.1)%、(226.1±36.1)nm(n=3),粒径分布为(176.2±41.2)nm,多分散系数为0.211±0.021,Zeta电位为(-37.3±1.6)m V;电镜下微乳粒径均一,呈球状或椭圆形,24 h累积释放度为52.4%;纳米粒在5℃条件下放置3个月内稳定。结论:成功制得塞来昔布-PLGA纳米粒。
- 王敏谢鹏杨益民李秋艳薛强
- 关键词:塞来昔布纳米粒BOX-BEHNKEN试验设计
- 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测定方法研究
- 张逊赵琳琳冯国江谢鹏李唐棣
- 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是在气相色谱仪进样口前面增加一个顶空进样装置的一种色谱技术。这种分析方法可避免水份、高沸点物或非挥发性物质对分析柱造成超载和污染问题。而且操作简单、快速,分析结果与气相色谱一样灵敏、可靠、准确...
- 关键词:
- 关键词:原料药
- 塞来昔布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制备塞来昔布纳米混悬剂(CXB-NSs),并考察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反溶剂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CXB-NSs,并考察其粒度分布,多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XB-NSs组和CXB混悬液组,灌胃给药剂量均为100 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CXB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CXB-NSs平均粒径为(442.5±61.9)nm,多聚分散系数为0.312±0.057,Zeta电位为(-31.6±3.9)m V。CXBNSs和CXB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AUC_(0-t)分别为(5.13±0.77)和(13.51±3.18)mg·L^(-1)·h;t_(1/2)分别为(12.31±1.91)和(12.73±1.83)h;T_(max)分别为(2.48±0.37)和(1.41±0.27)h;C_(max)分别为(0.94±0.31)和(2.38±0.25)mg·L^(-1)。结论:CXB-NSs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 李秋艳王敏谢鹏李俊涛薛强
- 关键词:塞来昔布纳米混悬剂药动学
- 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大鼠组织分布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制备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性。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形态学性质。研究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特征。结果: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平均粒径为(103.5±32.6)nm,Zeta电位为(-37.3±5.1)m V,透射电镜显示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大鼠体内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肝、脾、脑、肌肉组织内的re值分别为塞来昔布注射液的3.43,2.99,2.38和2.93倍。结论:将塞来昔布制备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能够改变其在大鼠组织的分布情况,有望提高药物疗效。
- 李秋艳王敏谢鹏戴艳荣
- 关键词: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 阿立哌唑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 2023年
- 目的制备阿立哌唑自乳化释药系统(ARP-SEDDSs)以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HPLC法检测ARP在不同的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确定处方组成;采用伪三元相图筛选SEDDSs的处方比例;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稀释稳定性和体外溶出对ARP-SEDDSs进行表征;大鼠分别ig给予自制ARP-SEDDSs和ARP混悬液(20 mg·kg^(−1))后,HPLC法进行药动学研究,考察大鼠ig ARP-SEDDSs的生物利用度。结果以油酸作为油相,以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和异丙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优化得到ARP-SEDDSs处方为油酸-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异丙醇为2.0∶5.6∶2.4,载药量为10 mg·g^(−1);ARP-SEDDSs经水稀释后可快速形成微乳,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微乳呈类球形,经动态光散射仪检测其平均粒径为(54.6±2.3)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01±0.011,Zeta电位(−13.5±0.4)mV;ARP-SEDDSs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10 min的药物溶出度接近100%,远高于阿立哌唑口崩片(约10%)。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与ARP混悬液相比,ARP-SEDDSs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48.8%。结论将ARP制备成自乳化释药系统,有助于药物快速溶出,显著提高了ARP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曹桑博王敏谢鹏
- 关键词:阿立哌唑自乳化释药系统生物利用度伪三元相图溶出度
-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α-酮缬氨酸钙原料药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测定α-酮缬氨酸钙原料药中有机溶剂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150℃,以水为溶剂。结果: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0.01~2.0mg·mL-(1r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99.7%(RSD=1.0%~1.5%);定量限为0.51~5.04μg·mL-1;3批样品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 张逊冯国江谢鹏
- 关键词:原料药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片中的主成分含量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片中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VenusilXBP-C18,以磷酸盐缓冲液(pH7.0)为水相、甲醇-乙腈(2∶1)混合液为有机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62nm。结果:氢氯噻嗪、坎地沙坦酯分离度均大于1.5,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0.0、1.62~64.8mg/L(r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3%、99.78%,RSD分别为1.23%、0.84%(n=9)。结论:该方法对2种主成分分离效果较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复方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片剂中的2个主成分的含量。
- 谢鹏王敏
- 关键词: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片剂高效液相色谱法
- 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2018年
- 目的: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 PEG-PLA)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并评价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塞来昔布载药胶束,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初步筛选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评价了载药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并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35.6±15.1)nm,多聚分散系数(Pd I)为(0.152±0.05),Zeta电位为(-24.6±2.9)m V;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盐缓冲液(p H 6.8)中24 h累积释放81.5%。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处方与制备工艺是简单、可行的。
- 安宁谢鹏王敏温洋孙严刘可柔
- 关键词:塞来昔布胶束BOX-BEHNKEN试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