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永刚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切开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后
  • 1篇腰椎后路
  • 1篇腰椎后路手术
  • 1篇腰椎手术
  • 1篇引流
  • 1篇愈合
  • 1篇远端
  • 1篇石膏
  • 1篇石膏外固定
  • 1篇手法
  • 1篇手法复位
  • 1篇手法复位石膏
  • 1篇手法复位石膏...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部
  • 1篇手术部位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4篇程永刚
  • 2篇黄伟
  • 1篇徐阿炳
  • 1篇马玉海

传媒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IPPO联合LCP治疗胫骨骨折对骨愈合时间及内固定物松脱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胫骨骨折对骨愈合时间、内固定物松脱的影响。方法选取胫骨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MIPPO联合LCP组(ML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P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膝关节评分(HSS)、治疗效果、继发效应发生率。结果ML组患者骨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短于OP组,术后引流量少于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87、23.08、12.80,P均<0.05)。治疗后3、6个月,ML组患者HSS评分均高于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38、-5.14,P均<0.05)。治疗6个月后,ML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O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05);ML组患者的继发效应总发生率低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结论MIPPO联合LCP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较,效果更佳,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促进骨愈合、提高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袁浩程永刚蔡执中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锁定加压接骨板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且随访8个月以上的6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30例(保守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30例(手术组),比较两组影像学观察指标、并发症、骨密度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间距明显小于保守组,术后骨密度明显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组,腕关节功能恢复好于保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且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快。
程永刚蔡执中徐阿炳马玉海黄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筋膜切开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在闭合性Ru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究筋膜切开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闭合性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筋膜切开减压手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筋膜切开减压手术+VSD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45、15.15、2.06,P均<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OFAS评分和Mazu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73、16.46,P均<0.05),观察组的踝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22、7.79,P均<0.05)。结论 筋膜切开减压联合VSD在闭合性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受限,进而缩短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袁浩程永刚蔡执中
关键词:PILON骨折负压封闭引流筋膜切开减压
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60例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460例病例,其中感染患者22例,感染率2.89%。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8种,革兰阴性菌占83.33%,革兰阳性菌占16.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植骨材料、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输血及术后转往ICU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糖尿病、植骨材料、输血、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及术后转往ICU等是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蔡执中程永刚黄伟袁浩
关键词:腰椎手术切口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