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录 作品数:11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阳市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2016年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研究对象,于入院72 h 内依据心电图 fQRS 观察结果,将其分为A 组[伴有 fQRS,其中 A1组(2个导联)、A2组(﹥2个导联)]、B 组(未出现 fQRS),观察各组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 组室扑/室颤(13.63%vs 0)、单形/多形室速(20.45% vs 3.84%)、多形/多源室早(22.72% vs 3.84%)、单源室早(47.72% vs 30.76%)、成对室早(25.00% vs 7.69%)、频发室早(27.27% vs 15.38%)、偶发室早发生率(34.09% vs 23.07%)均较 B 组高,A1组室扑/室颤(0 vs 20.00%)、单形/多形室速(5.26% vs 28.00%)、多形/多源室早(10.52% vs 36.00%)、单源室早(26.31% vs 56.00%)、成对室早(0 vs 20.00%)、频发室早(5.26% vs 32.00%)、偶发室早发生率(10.52% vs 40.00%)均较 A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波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伴有 fQRS 波的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具有较高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程俊录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 陈旧性心肌梗死 老年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分析 2017年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与放疗等对症处理。但有研究表明,胸部肿瘤患者的放疗一直是目前临床上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疗时,因肿瘤位置与心脏比邻,在设计照射视野范围时不能完全避开心脏,由此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即放射性心脏受损. 冯保华 高琳 程俊录关键词:老年 胸部恶性肿瘤 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异常 高龄冠心病患者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精确度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精确度。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高龄冠心病患者128例,均采用常规静息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常规静息心电图冠心病确诊率为48.44%,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率为89.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精确度不高,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 程俊录关键词:高龄冠心病患者 ST-T 48 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测在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阵发性房颤应用48 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24 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组给予48h长时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阵发性房颤检出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中有15例检出阵发性房颤,其检出率为30%,而对照组中只有6例检测结果显示发生了阵发性房颤,对照组检出率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期间,研究组胸痛发生(3.86±0.63)次,胸闷发生(4.11±0.82)次,心悸发生(3.59±0.91)次;对照组胸痛发生(1.26±0.64)次,胸闷发生(1.23±0.48)次,心悸发生(1.25±0.3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胸痛持续时间(3.75±0.71)min,胸闷持续时间(3.52±0.49)min,心悸持续时间(3.61±0.55)min;对照组胸痛持续时间(3.68±0.70) min,胸闷持续时间(3.39±0.50) min,心悸持续时间(3.44±0.46)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合率为93.75%,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情误诊1例,对照组漏诊1例,误诊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48 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更为准确地检出患者的阵发性房颤,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给予有效诊治,可在临床加强应用。 程俊录关键词:阵发性 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老年肿瘤患者术前做动态心电图的必要性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术前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其必要性。方法对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实验组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60.0%高于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3.27±0.30)h,住院时间为(16.90±1.10)d,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02±0.50)h和住院时间(18.80±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肿瘤发病率较高,患者手术前做动态心电图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程俊录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 术前 动态心电图检查 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SM3、SM1、SM2和SM3期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 将60~75岁且术前心电图异常的229例患者分为SM3组、SM1组和SM2/SM3组。了解其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并比较癌症浸润不同时期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概率70%,其中59例M3,79例SM1和91例SM2/3。术后发生窦速、SM1室早和房早的总发生率(70.89%),显著高于M3组(5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2/368.13%,显著高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48 h心律失常发生率78.17%(179/229例)。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癌症分期有关,SM2/3〉SM1〉M3,随着癌症浸润程度的加深,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为降低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需做好充分准备,有针对性做好相关防治措施。 程俊录关键词:食管癌 贲门癌 心律失常 心电图T波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发病1 a后心电图T波检查分为直立患者(49例)、倒置患者(47例),并选取同期8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肢体导联与胸导联T波时间、振幅及直立患者、倒置患者心功能[LVEF、左心室峰值充盈时间]水平,并对比直立患者不同T波直立恢复时间LVEF水平,分析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心电图肢体导联、胸导联T波时间较健康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心电图肢体导联T波振幅较健康对照组小,胸导联T波振幅较健康对照组大(P<0.05)。直立患者LVEF较倒置患者高(P<0.05);T波直立恢复时间≤12个月LVEF水平低于T波直立恢复时间≤9个月、≤6个月、≤3个月(P<0.05)。结论 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临床心电图T波检查可为评估心功能、掌握病情程度、判断预后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程俊录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与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96例T2DM伴CHF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是否发生MACE进行分组,其中30例患者发生MACE,纳入不良组,其他66例未发生MACE,纳入良好组。对比两组入院时QTd、校正QTd及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QTd、校正QTd与T2DM伴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不良组入院时QTd[(82.06±14.35)ms]、校正QTd[(106.01±16.32)ms]及LVEDd[(59.36±4.72)mm]均高于良好组[(73.96±13.24)ms,(86.76±14.45)ms,(56.81±4.53)mm],LVEF[(35.94±4.67)%]低于良好组[(45.17±5.28)%,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QTd、校正QTd与T2DM伴CHF患者LAD、LVED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QTd、校正QTd为T2DM伴CH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QTd、校正QTd与T2DM伴CHF患者心功能具有密切关系,是引起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评估T2DM伴CHF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程俊录关键词:2型糖尿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心电图QRS低电压原因探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心电图QRS低电压出现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心电图QRS低电压患者123例(2019年2月~2020年2月),均行心电图检查,对比不同心电图QRS低电压类型(胸导联低电压、肢体导联低电压、全导联)、心电图QRS低电压产生原因(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其他原因)。结果:123例心电图QRS低电压患者中胸导联低电压24.39%,肢体导联低电压65.85%,全导联9.76%,且胸导联低电压中左胸导联低电压23例,占比18.70%;123例心电图QRS低电压患者中恶性肿瘤占比69.92%,其中乳腺癌14.63%、肺癌17.89%、结肠癌12.20%、食管癌4.07%、宫颈癌8.13%、胃癌3.25%、卵巢癌7.32%、其他恶性肿瘤2.44%;心功能不全占比21.14%,其中心肌梗死11.38%、扩张型心肌病6.50%、肺源性心脏病1.63%、气胸0.81%、病毒性心肌炎0.81%;且14例心肌梗死患者中ST抬高型8例(前壁6例,下壁2例),占比6.50%,非ST抬高型6例,占比4.88%;其他原因占比8.94%。结论:心电图QRS检查患者中常见低电压,主要类型为肢体导联低电压,其中主要病因为恶性肿瘤与心功能不全,可为临床病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判断病因改善预后。 程俊录关键词:心电图 QRS低电压 恶性肿瘤 心功能不全 窦性心动过缓肿瘤患者术前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术前窦性心动过缓者是否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以免增加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方法:选择术前常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的肿瘤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并把患者的DCG资料分为两组,<60岁为A组,≥60岁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房性、交界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及长R-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比两组中心率50~59次/min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检出率明显低于心率<50次/min的患者。结论: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常规心电图结果显示心率在50~59次/min的窦性心动过缓多属于生理性的,心率<50次/min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检出SSS的几率增加。对考虑有病窦综合征的患者术前最好安装保护性临时起搏器,以防手术中发生心脏意外。 冯保华 程俊录 高琳关键词:窦性心动过缓 肿瘤患者 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