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波 作品数:22 被引量:8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一种新型防脱防折易固定胸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新型防脱防折易固定胸腔引流管,属医疗卫生技术领域。一种新型防脱防折易固定胸腔引流管,它有引流管体,引流管体前部分的侧面上开有若干侧孔,引流管体后端为开放的引流口,其特征在于,引流管... 高学军 王玉波 张玲玲文献传递 ETEC破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9年 动物肠腔内存在大量共生菌,这些细菌大部分有助于肠道功能的维持与健康[1]。然而,病原菌进入肠道就会引起感染,肠道病原菌与宿主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多与毒素相关。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是农场动物大肠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ETEC的致病性始于对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随之而来的是肠毒素的分泌,引发急性水样腹泻,伴随着炎症和屏障功能的破坏。 徐倩倩 郭时金 郭时金 王艳萍 王玉波 王艳萍 沈志强关键词:小肠上皮细胞 肠道病原菌 大肠杆菌性腹泻 ETEC 肠毒素 急性水样腹泻 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黄多糖低、中、高(分别灌胃熟地黄多糖50、100、200 mg/kg)剂量组(PRRPL、PRRPM、PRRPH),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15 d,测定小鼠体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器官系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学、肠道派氏节数目等免疫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脾脏红髓、白髓界限不清,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胸腺指数降低,皮质、髓质不清,结构破坏;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脾淋巴细胞滞留在G0/G1期。与模型组相比,熟地黄多糖能极显著降低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缓解环磷酰胺造成的脾脏组织损坏,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F-γ水平(P<0.05;P<0.01),缓解淋巴细胞周期滞留,且高剂量组熟地黄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造模前后及熟地黄多糖对肠道派氏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熟地黄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免疫低下类疾病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 徐倩倩 杨万群 王玉波 吴菲 代娟娟 秦蜜蜜 庄金秋 王艳 沈志强 李继昌关键词:小鼠 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 高压氧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DDP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顺铂(DDP)对肺腺癌A549/DDP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高压氧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高压氧和顺铂对A549/DDP细胞是否有协同抑制作点H,流式细胞法(FCM)分析高压氧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单纯高压氧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率为2.90%,与常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3、6、12、24μg/m1)的顺铂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87%、4.62%、11.15%、30.45%,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高压氧联合不同浓度顺铂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37%、8.92%、21.88%、48.71%,与顺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结果显示,A549/DDP细胞经高压氧干预后,GO^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凋亡率由2.8%增至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与顺铂可起到协同抑制A549/DDP细胞增殖的作用,高压氧能阻滞细胞于s期,并促进细胞凋亡。 王玉波 卢兆桐 张庆广 高学军 张连国 刘洪建 刘建伟 徐海涛关键词:高压氧 A549 DDP 增殖抑制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改变肠道上皮细胞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9年 上皮细胞构成了宿主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生理屏障。细胞间连接,主要是紧密连接,将上皮细胞特殊的顶端和基底外侧膜位点分开,形成极化的上皮细胞,用于维持顶端-基底极性。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破坏感染位点多种因素导致顶端-基底极性消失,包括上皮细胞屏障结构、黏附和极性蛋白的分布,以及极性复合物。本文主要阐述了紧密连接在维持上皮细胞极性中的作用、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紧密连接的破坏作用、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上皮细胞极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和防御措施提供参考。 王玉波 徐倩倩 郭时金 郭时金 张颖 王艳萍 沈志强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道 上皮细胞 胸部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胸部手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CS)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我院胸外科4年内发生的8例术后ICS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8例患者中有5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所有病例均存在颈部及颅内血管斑块狭窄或畸形;所有病例脑梗死发作均在术后3 d内,经治疗后死亡3例,存活5例,其中遗留偏瘫等后遗症者3例,预后良好者2例。结论胸部手术后ICS发生风险较高,应予以重视。 张敬敬 王玉波 张庆广 刘洪建 黄秉韬 贾腾 刘建伟关键词:胸部手术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术后并发症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治疗直径大于5cm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大于5cm的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tomy,VAMT)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肺癌肿瘤直径大于5cm的109例中行VAMT肺叶切除术(VAMT组)45例,行常规开胸切除术(常规开胸组)64例,分别就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液大于100ml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在引流液大于100ml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AMT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肿瘤直径大于5cm的肺癌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王玉波 高学军 刘洪建 刘建伟 秦蜜蜜 刘秀兰 张庆广关键词: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肺叶切除术 肺癌 VEGF水平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及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评价VEGF-A,C,D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肺癌且伴有胸腔积液者,共34例,收集其血清及胸腔积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清VEGF及VEGF-A,C,D浓度。同时测定34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腔积液VEGF水平情况,并进一步检测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外周血清,积液上清VEGF-A,C,D的浓度。结果血清及胸腔积液VEGF水平恶性组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另外,初治前肺癌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VEGF水平,有远处转移组明显高于尚未有远处转移组(P<0.05)。VEGF水平与恶性胸腔积液存在相关性(r=0.878,P<0.05)。VEGF水平与良性胸腔积液无相关性。血清s VEGF-A含量在恶性组及良性组无统计学差别。积液上清p VEGF-A含量在恶性组高于良性积液组(P<0.05),在恶性积液中显示p VEGF-A明显高于s VEGF-A水平(P<0.05)。血清s VEGF-C,s VEGF-D含量在恶性组及良性组无统计学差别。积液上清p VEGF-C,p VEGF-D含量在恶性组及良性组无统计学差别。结论检测血清及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积液上清VEGF-A在良恶性积液有差异,提示可能成为良恶性积液的肿瘤标志物。 刘洪建 王玉波 解桢 张庆广关键词:胸腔积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D 老年肺癌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62例老年肺部肿物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入院时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肺癌组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两组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率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率。再将肺癌患者按照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根据斑块是否稳定将有斑块的肺癌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和斑块不稳定组,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肺癌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率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率均与肺良性疾病患者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肺癌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高龄、男性、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高有关(P<0.05),肺癌患者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吸烟、饮酒、LDL-C水平高、病理类型为非腺癌、病理分期>Ⅰ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LDL-C水平高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高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良恶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无关。肺癌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67岁、LDL-C水平升高有关。LDL-C水平升高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病理类型及分期可能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斑块稳定性。 任帅 徐海涛 王玉波 张连国 刘建伟 解桢 张庆广 刘洪建关键词:肺肿瘤 颈动脉 单中心连续87例全肺切除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内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大部分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相关文献报道:未经治疗的肺癌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达95%。因此,对于确诊时已属进展期肺癌患者的诊疗是我们胸外科医师临床工作的重点。1933年E·A Graham首次应用全肺切除成功治疗一例肺癌晚期患者。 解桢 张连国 刘洪建 刘建伟 徐海涛 王玉波 张敬敬 黄秉韬 刘帅 张庆广关键词:全肺切除 安全性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