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波

作品数:18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老年
  • 4篇老年人
  • 3篇余热
  • 3篇余热回收
  • 3篇太阳能
  • 3篇太阳能热水
  • 3篇太阳能热水系...
  • 3篇热水系统
  • 3篇节能
  • 2篇烟气
  • 2篇烟气余热
  • 2篇烟气余热回收
  • 2篇医院管理
  • 2篇卧床不起
  • 2篇老年病
  • 2篇病人
  • 1篇蛋白
  • 1篇蛋白-1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力衰竭

机构

  • 18篇北京老年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18篇王玉波
  • 5篇郑曦
  • 4篇陈峥
  • 3篇陈雪丽
  • 2篇宋岳涛
  • 2篇李翔
  • 2篇冯硕
  • 1篇邓宝凤
  • 1篇吕继辉
  • 1篇孙颖
  • 1篇司丽芳
  • 1篇刘前桂
  • 1篇王丹石
  • 1篇尹岭
  • 1篇刘晓红
  • 1篇赵双燕
  • 1篇钟辉
  • 1篇高茂龙
  • 1篇伍燕兵
  • 1篇邢云利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医院建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智能城市应用
  • 1篇第八届亚洲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期间反复跌倒的老年患者认知损伤特点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索导致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反复跌倒的相关因素,焦点在其认知损伤的特点,目的是探索可借鉴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Bankstown-Lidcombe医院老年科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跌倒的患者,其中住院期间跌倒1次以上的70例、1次的269例,并随机抽取没发生过跌倒的70例为对照组。同时,分析了部分患者的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总分和各亚项目分数。结果:住院老年患者反复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痴呆、脑卒中、房颤和住院时间>5周,保护性因素有英语背景。反复跌倒的患者的MMSE分值明显低于单次跌倒和未发生跌倒的患者(分别为17.3±6.7,20.2±6.2,24.0±5.1,P<0.01),反复跌倒患者在"瞬间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和"视空间结构"方面分值明显低于单次跌倒患者。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住院老年患者反复跌倒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瞬间记忆、延时记忆和视空间结构方面。老年人住院期间跌倒应规范管理,预防为主,尤其是认知功能损伤的患者。
王玉波陈雪丽Qing ShenDaniel KY ChanHuong Van Nguyen
关键词:住院患者老年人
智能加温马桶盖连接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加温马桶盖连接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轴体和半环式卡扣;所述轴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轴身部和轴头部,所述轴身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轴头部呈椭圆柱体结构;所述半环式卡扣包括弧形压紧片以及自所述压紧片两端向外延伸...
董文洲王玉波丁焕文王龙徐向纯
文献传递
多学科整合式管理模式在老年病人的医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峥王玉波宋岳涛郑曦刘丽君吕继辉刘晓红邓宝凤黄勇军刘运湖李翔蔡郁王慧媛高茂龙
该项目属于老年医学领域,该研究是在老年病的管理中,针对老人病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问题和影响因素,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组成由老年病医师、康复师、护士、心理师、营养师、临床药师、个案管理者、社会工作者、...
关键词:
关键词:医疗护理老年病治疗
数字化老年疾病防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数字化老年疾病防控体系的总体构架是:创办一个网站,组建三种物理中心,整合三大应用系统,连接四种类型的老年医院或老年医疗服务机构,开发六大应用管理系统,建立九种老年知识数据库。为此,我们也把这种体系叫做133469 体系。...
王玉波
关键词:老年疾病防控体系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患者的信息,以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作为评价指标,将实验组(应用CP的患者)和对照组(未应用CP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是否实施CP这一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的患者之间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诊疗费用。
刘昌平陈峥王玉波刘运湖郑曦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
多学科合作模式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中、重度COPD住院患者分为2组,多学科合作呼吸康复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5例.2组均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学科合作综合康复措施,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BODE指数及生活质量指数.结果 治疗30、60 d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6-MWT)、BMI、呼吸困难修正评分(MMRC)、BODE指数及圣乔治呼吸问卷总分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463.0±35.1)m比(311.0±33.7)m,(22.0±4.1)kg/m2比(20.0±3.8)kg/m2,(2.0±0.8)分比(3.0±0.9)分,(3.0±1. 0)分比(7.6±0.9)分,(40.6±7.5)分比(52.8±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治疗30、60、90 d后的6-MW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对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能明显降低患者的BODE指数,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刘前桂王玉波赵黎黎赵双燕李金红郑曦陈峥
关键词:生活质量康复
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因子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老年患者的诊断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因子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老年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淋巴结转移34例为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100例为非转移组。所有患者都给予MSCT联合血清miRNA-16、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GSTP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诊断与检测。结果转移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体质指数、组织学分化与非淋巴结转移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空泡征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01)。转移组患者的血清miRNA-16、GSTP1、SCCA、PDCD5、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毛刺征、空泡征、miRNA-16、GSTP1、SCCA、PDCD5、VEGF均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征象联合miRNA-16、GSTP1、SCCA、PDCD5、VEGF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都在60%~85%,其中SCCA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结论MSCT联合血清miRNA-16、GSTP1、SCCA、PDCD5及VEGF在老年肺癌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杜鉴铭冯硕王丹石伍燕兵钟辉王玉波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淋巴结转移
配电室代维管理模式在医院的应用
2020年
从配电系统对医院用电的重要性出发,概述了配电室代维服务的优势,并结合北京老年医院实例,详细阐述了配电室代维服务内容、应急措施及配电室值班人员工作职责,为其他医院提供参考。
贾炳泉王玉波董文洲
关键词:医院管理配电室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7
2021年
背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患病率高,衰弱会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早期识别衰弱,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患者合并衰弱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因各种病因于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年龄≥65岁的HFp EF患者95例,均处于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患者的衰弱状况并分组,分数<3分为非衰弱组(包括衰弱前期和无衰弱)(n=64),分数≥3分为衰弱组(n=3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吸烟史(>20支/年即认为有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多重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右心室内径、E/A],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营养风险,同时服用5种及以上药物者定义为多重用药,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公式计算患者的共病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HFp 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衰弱组年龄、多重用药比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高于非衰弱组,ADL评分、IADL评分、清蛋白水平低于非衰弱组,左心房内径大于非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多重用药是老年HFp 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
杨琦琦孙颖邢云利张艳阳罗智王玉波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人衰弱
北京老年医院多能源互补热水系统运营改造的技术应用
2020年
介绍了北京老年医院已建成多年的老旧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与余热回收联合多能源互补技术改造及良好的运营方法,使得老旧系统的运行水平上整体提高了一个档次,完全摒弃了电辅助加热,不仅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还大幅度的提高了节能效果。为营造绿色、节能型示范医院,做出了贡献。
王玉波董文洲贾炳泉
关键词:余热回收太阳能热水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