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迎春
- 作品数:11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推拿治疗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推拿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混合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3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组(43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推拿),评估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情况,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测量血清疼痛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测量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估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P物质(substance P,S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下调疼痛因子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张立亭姚鑫田晶张文韩迎春沈瀛
- 关键词:混合型颈椎病星状神经节阻滞推拿血流动力学
-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分析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电脑盲选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25,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研究组(n=25,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长长于对照组,卧床天数以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IL-1)、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以及环氧化酶-2(COX-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低于对照组,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与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优化手术指标与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张立亭韩迎春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术炎症因子
- 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优势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的高分辨技术(HRCT)及三维重建(3D)成像新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能力。方法:对63例孤立性肺结节(≤3cm)的HRCT及3D表现进行分析。根据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CT值测定将其分为三组,即典型恶性结节(14例)、典型良性结节(16例)及非典型结节(33例)。结果:对26例恶性结节及37例良性结节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1%和62%。结节有分叶和切迹,其内密度不均匀、周围有短小毛刺或小棘状突起、伴胸膜凹陷及供养血管等多见于小肺癌。结论:HRCT及3D在征象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均可出现。
- 曹文广苏宝珠王录全韩迎春
- 关键词:肺结节螺旋CT三维重建
- 16层螺旋CT肺动脉3期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3期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临床确诊PE患者的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300mgI/ml,总量100ml,从外周静脉高压注射,速度3.5~4.0ml/s,延迟时间第1期为9~11s,第2期为20~25s,第3期为60~80s。结果:28例显示累及肺动脉564支。急性PE 22例,慢性6例。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7.45%)、附壁环型(38.48%)、偏心型(33.51%)、闭塞型(20.57%)。结论:MSCT肺动脉3期成像对PE的诊断更准确、更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PE的首选方法。
- 张军晖曹文广张世衡张宇韩迎春李斌苏宝珠
-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
-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疾病中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且均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A)与DSA血管造影检查的病患18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全部病患的临床资料,以DSA为参照,比较分析DSA对狭窄冠脉数量、病变程度及内部斑块性质等的检出情况。结果 MSCTA各节段狭窄冠脉分支及相应狭窄程度冠脉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斑块的检出数稍低于DSA,其中非钙化斑块与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狭窄冠脉的确诊率与DSA相近,临床诊断效果肯定,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冠脉影像,且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韩迎春樊刚曹文广张军晖张世衡苏宝珠张宇呼延佩李斌刘吉明
- 关键词: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冠心病
- 温针灸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LDH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硬膜外阻滞)、治疗组(44例,硬膜外阻滞+温针灸),评估治疗效果,测量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水平,评估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LDH患者温针灸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凝血功能,促进炎症缓解,下调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减轻疼痛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整体疗效显著。
- 张立亭姚鑫田晶张文韩迎春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阻滞治疗温针灸凝血功能神经递质
- 宝石CT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不同阈值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触发技术在选择相同触发位置、不同阈值时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成像效果,以期提高肺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72例接受肺动脉CTA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B、C组,以主动脉弓平面上腔静脉为监测点,分别以50、80、110 HU作为监测阈值进行智能触发扫描,比较肺动脉主干、亚段肺动脉、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亚段肺动脉与肺静脉强化CT值差值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监测阈值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肺动脉主干、亚段肺动脉和肺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亚段肺动脉与肺静脉强化CT值差值和不同监测阈值下等级图像差异在50 HU与其它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像质量好;80 HU和110 HU两组比较除了亚段肺动、静脉CT值的差值外,其它统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主动脉弓平面上腔静脉为监测点,50 HU作为触发阈值时肺动脉强化CT值最大,能获得更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 张军晖何建平曹文广呼延佩张世衡苏宝珠韩迎春张宇李斌刘吉明
- 关键词:肺动脉
- 小剂量肺动脉CT成像不同方法的应用研究
- 目的 探讨利用智能触发技术在选择不同触发位置时小剂量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 方法 54例怀疑肺栓塞而接受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C三组各18例.其中A组监测位置为右头臂静脉;B组为气管隆突...
- 张军晖曹文广韩迎春
- 关键词:小剂量肺动脉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联合使用低管电压及低剂量对比剂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根据注射对比剂剂量以及管电压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60例)和低剂量组(6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进行二次诊断,常规剂量组采取管电压120kv,造影剂为150ml;低剂量组采取管电压100kv,造影剂为35ml,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低剂量组左、右肺静脉CT值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图像质量总体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电压、低对比剂条件下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可以显著提升图像质量,有利于肺动静脉的影像区分,在CT肺血管造影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可行性较高。
- 韩迎春杨宏刚李斌罗荣芳曹文广
- 关键词:肺血管造影肺动脉栓塞
- MPR在眼眶爆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16层CT MPR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眶爆裂骨折的16层CT的横断位、MPR及3D图像。结果:MPR能准确显示骨折,直接显示出骨折线11例,内直肌增粗32例,眼肌及眶内脂肪疝入副鼻窦者26例,内直肌及眶内侧壁之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者25例,眶内及眼睑皮下积气20例,副鼻窦积液或塌陷者35例。46例均见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眶内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最佳,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面显示最佳。结论:16层CT容积扫描的MPR能全面而准确地诊断眼眶爆裂骨折,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曹文广张军晖张世衡张宇韩迎春李斌
- 关键词:眼眶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