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玉姣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百色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阴道
  • 3篇危型
  • 3篇宫颈
  • 3篇高危
  • 3篇高危型
  • 2篇阴道微生态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子宫
  • 2篇瘤病毒
  • 2篇宫颈病
  • 2篇宫颈病变
  • 2篇高危型HPV...
  • 2篇高危型人乳头...
  • 2篇高危型人乳头...
  • 2篇病变

机构

  • 7篇百色市妇幼保...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崇左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韦玉姣
  • 3篇杨颖
  • 2篇韦桂红
  • 1篇罗琳雪
  • 1篇李艺
  • 1篇陆玉华

传媒

  • 2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和非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为HPV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体检确诊高危型(HR-HPV)229例女性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和阴道微生态检查,并随访1年,检测HR-HPV持续感染情况,以同期HPV阴性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HR-HPV持续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宫颈病变情况和相互关系。结果229例HR-HPV患者,经1年随访,HR-HPV持续和非持续感染组分别为109例和120例,HR-HPV持续感染发生率为47.6%。HR-HPV持续和非持续感染组及HPV阴性组的细菌性阴道发病率分别为20.2%、15.0%和8.6%,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分别为19.3%、13.3%和7.9%,滴虫性阴道炎分别为12.8%、9.2%和4.5%,混合性感染分别为10.1%、6.7%和2.7%,H_(2)O_(2)检出率分别为24.8%、18.3%和12.0%,pH值阳性率分别为52.3%、40.8%和36.4%,微生态正常检出率分别为22.9%、32.7%和40.2%,三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4,10.522,9.010,9.374,10.054,8.268,P<0.01)。HR-HPV持续和非持续感染组不典型鳞状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2.8%和10.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分别为8.3%和4.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分别为4.6%和1.7%,鳞状细胞癌分别为2.8%和0,两组不典型鳞状细胞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2、12.685,11.378,P<0.01)。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HPV是否感染或感染程度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性感染均呈正相关(P<0.05),与H_(2)O_(2)、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pH值阳性率、pH值阳性及四项均为阳性均呈正相关,与微生态正常呈负相关(P<0.01),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均呈正相关(P<0.01)
杨颖韦玉姣韦桂红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道微生态宫颈病变
B超诊断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1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孕妇B超检查为羊水偏少时进行阴道试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间产前3天内B超检查提示羊水偏少的足月妊娠产妇162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羊水正常的产妇1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急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胎儿羊水轻度污染、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B超诊断羊水偏少的足月妊娠孕妇可行阴道试产,但应给予严密监护,产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行急诊剖宫产。
韦玉姣
关键词:羊水偏少B超阴道试产
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2年
分析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并调查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其达成良好身心状态。方法 选在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育龄期宫颈癌患者110例为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PTGI)、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 ①患者C-PTGI总分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生育意愿、病理分期、治疗结束时间、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有关(γ0.05-2.64,P均0.05),而与职业、费用支付方式、病理类型无关(γ0.72-0.77,P均>0.05);②患者C-PTGI总分与FSFI各维度得分有相关性(γ0.17-0.46,P均0.05);⑦患者C-PTGI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着显著相关性(γ0.49-0.78,P均0.05);③患者C-PTGI总分与应对疾病态度有显著相关性(γ-0.42-0.63,P均0.05)。结论 ①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C-PTGI为中等水平,这类患者普遍存在性生活障碍问题;②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C-PTGI水平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生育意愿、病理分期、治疗结束时间、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的影响。③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应对疾病态度中“面对”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基于此,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多方面、多角度支持并帮助患者提高性生活质量,并积极改善和引导其心理状况,根据其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对促进创伤后成长有积极意义。
李艺罗琳雪陆玉华潘会艳韦玉姣
关键词:子宫癌子宫切除术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3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通过采用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等治疗方法均治愈,总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CSP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由于对其缺乏相应的认识使得误诊率较高,超声检查能为CSP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提高诊断率;采用MTX、米非司酮等联合治疗能提高治疗成功率。
韦玉姣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疤痕妊娠异位妊娠
ATP无创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ATP无创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20例宫颈HR-HP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TP无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阴道微生态检测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酸杆菌明显多于对照组,白细胞酯酶(LE)阳性率、H_(2)O_(2)阳性率、pH值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无创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HR-HPV感染,可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提高HR-HPV转阴率,优于单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杨颖韦玉姣韦桂红黄敬皓唐毓胜
关键词:微生态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宫颈癌是目前全世界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全球女性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2]。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和宫颈癌的进展密切相关[3],正常阴道微生态环境中,菌群间的密集性、多样性及各菌群占比等维持动态平衡,一般情况下HPV检测结果为阴性。现就女性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病变、宫颈癌相关性作一综述。
杨颖韦玉姣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乳酸杆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病变宫颈癌
浅析孕前保健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2013年
孕前保健是指为准备怀孕的夫妇在怀孕前至少6个月包括婚检在内的必要的检查、评估、治疗和干预,使妇女在最佳的生理、心理和环境状态下有计划、有准备地受孕。做好孕前保健,适时妊娠,避免无计怀孕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减少先天缺陷,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如何做好孕前保健及优生优育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何英韦玉姣
关键词:孕前保健优生优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