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谦

作品数:13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泰达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局联合攻关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3篇导管
  • 3篇微导管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介入
  • 3篇化疗
  • 3篇急性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异常血管
  • 2篇硬化性
  • 2篇中动脉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颅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介入化疗

机构

  • 13篇天津市泰达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3篇陈谦
  • 10篇郭再玉
  • 5篇张合亮
  • 4篇任敬
  • 3篇杨新宇
  • 3篇李博
  • 3篇许建新
  • 2篇赵伟
  • 2篇水涛
  • 1篇张国哲
  • 1篇赵卫华
  • 1篇张文龙
  • 1篇张洪武
  • 1篇赵莲花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天津药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症状性慢性及亚急性脑血管闭塞介入开通治疗临床研究
郭再玉张合亮赵卫华侯延伟张洪武陈谦李博赵伟孙刚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术前mRS评分0~2分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支架置入治疗,对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及评价。方法选取30例术前mRS评分0~2分的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1个月以上的强化药物治疗及在此基础上行大脑中动脉M1段支架置入术,对30例患者的初始认知功能障碍和入组3个月(即支架术后2个月)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分别进行随访评价。结果药物+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药物治疗是基础和必须的,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是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处的支架置入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更加具有可靠的疗效,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谦张合亮郭再玉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MOCA
亚低温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速和脑氧摄取率的影响和意义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研究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流速和脑氧摄取率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早期脑损伤(EBI)及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无亚低温疗法禁忌证的重症SAH成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入院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行血性脑脊液引流,解痉、3H治疗等措施;亚低温组除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外,于入院当天2—8h内开始亚低温疗法,降低直肠温度并维持在(35±1)℃,维持5~7d。两组治疗期间以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MCA)及Lindergaard指数间接评估CVS程度及演变,同时行血气分析获得两组患者同期5个时点动脉和颈静脉的血氧含量(CaO2/CjvO2),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CaO2-CjvO2)/CaO2。结果入院后d1、d2、d3、d7和d14这5个时点VmMCA结果比较,两组间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d7和d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4个检测时点测得的VmMCA均值亚低温组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CERO2的变化:组间d1与d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和d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温组均低于常规组。CERO2与VmMCA相关分析发现,亚低温组CERO2与VmMCA相关性很弱(P〉0.05),常规治疗组CERO2与VrnMCA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亚低温疗法对降低CVS的发生率、程度和持续时间,打破了CVS与脑缺氧程度的显著相关关系,通过降低代谢而减轻脑组织缺氧损害,改善EBI造成的不良后果。治疗中设定适宜的目标温度、疗程和平缓的复温过程,可减少亚低温的不良并发症发生。
水涛郭再玉张国哲陈谦李博
关键词:亚低温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脑血管痉挛
微导管介入化疗治疗肺癌小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微导管介入化疗治疗肺癌小脑转移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7例肺腺癌小脑单发转移患者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动脉内介入化疗(替尼泊苷、卡莫司汀、卡铂和吡柔比星等个体化联合化疗),每4周进行1次,连续治疗2次,4周后复查头部增强MRI并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17例患者均完成2次介入治疗,每次结束后均评价患者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和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记录34例次。结果1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23.5%),部分缓解5例(29.4%),疾病稳定7例(41.2%),疾病进展1例(5.9%)。颅内病灶治疗有效率为52.9%(9/17),疾病控制率为94.1%(16/1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4/34),无≥3级不良反应发生,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经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结论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的颅内小脑转移瘤介入化疗具有可靠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微且可控,是颅内转移瘤治疗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任敬陈谦许建新杨新宇郭再玉
微导管介入化疗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对微导管介入化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观察,对微导管技术在颅内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33例肺腺癌脑单发转移患者参与研究.采用Seldinger 法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5F 动脉鞘,以4...
陈谦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流分数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传统上脑血管狭窄的判定依赖于形态学狭窄程度测量结果,而缺乏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理解和评估。目前,形态学狭窄程度仍是决定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无创性脑功能性评估无法准确定位狭窄病变部位对应的特定缺血区域,对血管病变的空间分辨率差,无法在手术中实时辅助介入治疗决策。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理论和压力导丝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功能性评价并指导介入治疗实践已有多年历史。随着对颅内血管形态学狭窄和血流动力学功能性障碍高危患者的筛选需要,血流分数评价在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压力导丝在颅内动脉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得到一些研究的证实。血流分数评价在急性和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血流分数评价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陈谦郭再玉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循环脑血管造影术
合并副大脑中动脉的脑梗死1例报道
2021年
副大脑中动脉(accesso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AMCA)是起源于大脑前动脉并与同侧大脑中动脉伴行的一支罕见异常血管,向特定区域脑组织供血。笔者报道合并有AMCA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1例,并结合文献分析AMCA的临床意义,加深对AMCA的重视。
何平张文龙陈谦张合亮郭再玉
关键词: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异常血管ARTERY脑梗死AMC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2
2020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超时间窗(发病时间为4.5~8.0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其中42例患者经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于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替罗非班治疗(经微导管动脉泵入负荷量替罗非班,并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量48 h)及强化降脂治疗(研究组),对剩余42例患者于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同时依据急性梗死部位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24)与后循环梗死组(n=18),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8%),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94.76±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梗死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循环梗死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比例(94.44%)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后循环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间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其疗效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更显著。
杜大勇赵莲花李博陈谦赵伟侯延伟张合亮郭再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替罗非班有效性安全性
单中心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中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颅内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对64例原发性肺癌合并颅内转移瘤的患者同期手术进行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同时治疗肺部原发病灶和颅内转移瘤,所有患者都完成两次动脉灌注化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评估近期疗效和耐受情况,并对患者的中远期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和分析,随访时间截止到2018年12月。结果短期疗效显示完全缓解17例(26.6%),部分缓解25例(39.1%),疾病稳定14例(21.9%)。客观有效率为65.6%(42/64);疾病控制率为87.5%(56/64),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63%(58/64)和37.35%(24/64)。年龄<60岁、转移瘤最大径<3 cm和治疗前KPS评分≥70分的患者经过动脉灌注化疗后预后较佳(P<0.05)。结论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合并颅内转移瘤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应用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患者年龄、转移瘤大小和治疗前KPS评分可以作为肺癌合并颅内转移的预后评价参数。
任敬陈谦章浩许建新杨新宇郭再玉
关键词:动脉灌注化疗颅内转移瘤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开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开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4例行开颅手术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意识障碍、瞳孔变化、糖尿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根据术后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将患者分为下呼吸道感染组和无下呼吸道感染组,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总结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和用药方式。结果674例患者中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者239例,无呼吸道感染者435例,2组患者的年龄、意识障碍状态、术前瞳孔散大情况、糖尿病史、COPD病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占68.4%,革兰氏阳性菌占29.8%,真菌占1.8%。下呼吸道感染组住院时间平均18.23 d。无下呼吸道感染组住院时间平均14.47 d。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糖尿病史、COPD病史等临床特征有关,早期予以针对性抗炎治疗可以降低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
陈谦任敬郭再玉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开颅手术下呼吸道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