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静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8例PICC置管及护理体会
- 2010年
- 总结了68例患者PICC置管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对置管期间发生的静脉炎、过敏反应、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探讨护理对策。认为规范、熟练的置管操作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时、正确的导管维护和健康教育能预防导管堵塞;正确的指导和教育能预防导管脱出,延长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
- 陈显宁贺静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护理
- 青年癌症患者家庭抗逆力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调查并分析青年癌症患者家庭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3—11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219位青年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抗逆力问卷、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灵性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青年癌症患者家庭抗逆力总分为(130.88±24.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症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病理分期(B=-4.939,P=0.001)、疾病感知(B=-0.548,P<0.001)、灵性需求(B=0.398,P<0.001)进入回归方程(F=8.801,P<0.001),可解释青年癌症患者家庭抗逆力23.7%的总变异。结论青年癌症患者家庭抗逆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癌症TNM病理分期、疾病感知、灵性需求是癌症患者家庭抗逆力的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青年癌症患者家庭抗逆力的评估,针对影响因素,构建和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抗逆力干预体系,助力危机下的家庭良好调适。
- 高凤英李明玉刘红张亚宁贺静王玲何亚新巨会萍杨静刘丹
- 关键词:癌症青年
- 优质护理在预防顺铂所致肾毒性中的临床应用
- 2017年
- 顺铂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癌药物,用于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头颈部鳞癌等多种实体瘤,其抗癌机制为抑制DNA聚合酶、阻止DNA的复制过程。顺铂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肾毒性毋庸置疑,它可使肾近曲小管坏死。对大剂量应用顺铂的患者,若不加以护理和防治,可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我院对大剂量应用顺铂所导致的肾毒性具有多年的护理经验,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贺静
- 关键词:顺铂肾毒性头颈部鳞癌睾丸癌肾近曲小管抗癌机制
-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分析肿瘤放化疗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02例血液肿瘤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肿瘤放化疗患者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 贺静
- 关键词: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肿瘤放化疗
- 靶向分子药物联合FOLFOX4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贝伐珠单抗组(n=49)和西妥昔单抗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FOLFOX4方案治疗,2周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6个疗程后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毒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贝伐珠单抗组的ORR为57.1%,DCR为77.6%;西妥昔单抗组的ORR为52.5%,DCR为7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贝伐珠单抗组PFS与西妥昔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妥昔单抗组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治疗方案在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西妥昔单抗化疗过程中易出现皮疹,应引起医师注意。
- 闫晓红刘尧董龙科杨乔贺静赵亚宁
- 关键词:FOLFOX4西妥昔单抗结直肠癌
- 系统化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系统化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开展了PICC置管90例,将2012-02至2012-12的置管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将2013-01至2013-10的置管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分别对置管后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带管时间和导管维护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除发生静脉炎1例,穿刺点感染1例,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84天,平均留置210天,45例患者均按时来院维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发生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意外脱管1例,穿刺点出血2例,穿刺点感染4例,最长留置时间254天,平均92天,有7例患者未按时维护导管,其中4例延迟维护1天导管未发生异常,3例延迟维护超过48小时发生堵管,1例经尿激酶溶栓后通畅,2例溶栓失败后拔管。结论:系统化管理模式使PICC置管患者减少或避免了相关并发症、改善了带管的舒适度、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回院维护的依从性,增加了PICC置管率,提高了护理满意率,简化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高了PICC患者的护理质量。
- 贺静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