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清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丰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折端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微骨折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观察
- 2025年
- 目的 考察1种在局麻下经皮骨折端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骨折端局部注射新技术体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接受本项治疗的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7例纳入研究,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形臂X光机或彩超辅助下经皮于骨折端及髓腔穿刺松解并在骨折周围进行骨皮质的滑动钻削,然后将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折端局部多次注射。随访并观察记录患者患侧肢体恢复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率94.12%(16/17),平均愈合时间(5.88±2.50)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感染或骨髓炎等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5.12±1.11)vs(0.71±1.21);末次随访患侧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88.24%(14/17),较术前0.00%明显改善(P<0.05)。结论 骨折端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骨折端微骨折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涂俊波黄晓武李兴旺李晓清
-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
- 红细胞与冷沉淀不同比例输注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中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冷沉淀不同比例输注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诊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进行红细胞与冷沉淀输注治疗,红细胞与冷沉淀比例甲组1:0.5,乙组1:1,丙组1:2,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高于甲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甲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血红蛋白(Hb)、D-二聚体水平高于甲组(P<0.05),血小板(PLT)低于甲组(P<0.05),乙组和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当红细胞与冷沉淀比例为1:1或1:2,临床效果较好。
- 黄瑞林邱元华徐青青李晓清
- 关键词:红细胞冷沉淀输血
- 早期血栓弹力图在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输血指导中的价值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早期血栓弹力图在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输血指导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严重颅脑创伤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血栓弹力图,对比两组患者血制品输注情况、输血后不同时间点的凝血功能、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的输注量更少,输血后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GOS评分以及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SF-36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血栓弹力图对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进行输血指导,可减少血制品的使用量,提高凝血功能,还能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邱元华黄瑞林李晓清
- 关键词:颅脑创伤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预后生活质量
- 自制螺旋装置提升溶解血液制品质量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冰冻血液制品融化仪中加载螺旋装置溶解冰冻血液制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临床申请需要输注的2 000袋普通冰冻血浆制品进行分组。A组1 000袋为加载螺旋装置于水循环式融化仪试验组;B组1000袋为水循环式融化仪对照组;通过对分组普通冰冻血浆制品溶解时间、溶解后是否有絮状物或丝状物、临床输注堵针现象、过敏反应发生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组进行加载螺旋装置与未进行加载螺旋装置在水循环式融化仪中溶解冰冻血液制品的溶解时间、溶解后是否有絮状物或丝状物、临床输注堵针现象、过敏反应发生现象的发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冰冻血液制品融化仪中加载螺旋装置溶解冰冻血液制品能缩短溶解时间,达到无絮状物或丝状物,提高冰冻血液制品的质量,极大地降低输注时发生堵针及过敏不良反应。
- 李晓清吴光生郭孝云刘日红邱元华
- 血栓弹力图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在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14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比术前、术后指标变化及输液、引流情况。结果: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Hct、Plt、Fig、APTT、PT、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等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尿量、输液量、输血量、引流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反映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导手术,预测输液、输血需求。
- 郭孝云李晓清刘日红邱元华黄瑞林刘金玉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肝硬化凝血功能
-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RT-PCR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检验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疑似乙肝患者病毒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乙肝患者80例,分别采用ELISA、RT-PCR法对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V-DNA含量,并依据HBV水平将80例患者分为A组、B组以及C组。结果:HBV-DNA的检测结果显示,A组、B组、C组分别为17例、35例、28例。在HBV-DNA阳性检出率比较上,A组、B组、C组阳性分别为94.12%、48.57%、3.57%,A组>B组>C组(P<0.05),在HBV-DNA定量上,A组、B组、C组分别为(7.30±1.41)lg copies/ml、(4.39±1.35)lg copies/ml、(3.59±1.70)lg copies/ml,A组>B组>C组(P<0.05)。在35例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检出率为94.29%(33/35),HBeAg检出率为45.71%(16/35),提示HBV-DNA阳性患者多为HBsAg携带者。HBsAg的检出符合率为72.50%(58/80),HBeAg的检出符合率为71.25%(57/8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31,P=0.860>0.05)。HBV-DNA的含量在2.7~5lg copies/ml区间,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居多,占66.67%(12/18);在5~7lg copies/ml区间,以HBsAg、HBeAg、抗HBc阳性居多,占57.14%(4/7);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42.86%(3/7);而在>7lg copies/ml区间中,则主要是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69.23(9/13)。ELISA检测中阳性30例,阳性率为37.50(30/80),其中有2例可能为假阳性;PR-PCR检测中呈阳性47例,阳性率为58.75%(47/80)。ELISA检测中阳性30例(37.50%,30/80),2例假阳性;PR-PCR检测中呈阳性47例(58.75%,47/80),RT-PCR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χ^(2)=7.235,P=0.007<0.05)。结论:RT-PCR可对HBV-M进行定量检测,而ELISA则能够对HBV-M进行定性检测,二者互为补充,均在乙肝病毒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古小珠陈春梅李晓清
- 关键词: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乙型肝炎病毒
- 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BV-DNA中的临床应用
- 2009年
- 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与住院病人及外单位送来的血清4384份。其中门诊病人血清2255份,住院病人血清1968份,外单位送来的血清161份。
- 李晓清赵永生邱元华欧阳青
-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脱氧核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