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刚
-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市眼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角膜共焦显微镜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诊断
- 单秀水肖凤枝刘庆华李玉涛吴永刚李凤君王彩云
- 任务来源:“角膜共焦显微镜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诊断”课题为唐山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6134614e,属医疗卫生眼科领域。研究内容:真菌性角膜炎是角膜病中致盲性眼病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效果差,危害较大...
- 关键词: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诊断
-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与针刺麻醉联合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效果研究
- 2020年
- 探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联合针刺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受小儿斜视矫正术患儿中的90例予以随机抽取,研究病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入院收治,根据麻醉情况分为两组,实施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患儿为对照组(n=45),实施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联合中医针刺麻醉的患儿为观察组(n=45),对两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诱导前,两组临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诱导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评估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实施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联合针刺麻醉临床价值显著,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吴永刚胡润伟
- 关键词:七氟烷丙泊酚针刺麻醉小儿斜视矫正术
-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诊断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分析角膜涂片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4临床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并对其检查的阳性率进行汇分析,以探讨病原学诊断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4份标本中,细胞学检查阳性者168例(51.85%),真菌培养阳性者212例(65.43%),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者277例(85.63%)。结论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快速、有效、无损伤、可以直接在活体角膜上观察真菌菌丝的检查方法,较真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 单秀水肖凤枝吴永刚李辉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共焦显微镜
-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 2020年
- 探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应用针药复合麻醉方案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斜视采用矫正术治疗的患儿80例,均为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进行常规麻醉(对照组,n=40)与进行针药复合麻醉(观察组,n=40)生命体征指标、七氟烷用量及拔管、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两组进行麻醉前,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经评测无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测值均无差异,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及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七氟烷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不适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斜视采用矫正术进行治疗的患儿,应用针药复合麻醉的方式,可使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程度,保障临床安全性,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 吴永刚胡润伟
- 关键词:小儿斜视矫正术针药复合麻醉
- 不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下拔除喉罩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下拔除喉罩对全身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择期行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12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C组,每组43例。A组在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0%~1.2%时行患儿喉罩拔除,B组在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3%~1.5%时行患儿喉罩拔除,C组在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6%~1.8%时行患儿喉罩拔除,其中C组有2例患儿由于插入喉罩次数≥3次退出研究。分别观察3组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喉罩拔除前、拔除后15 min、拔除后3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苏醒时、苏醒后15 min、苏醒后30 min的疼痛[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镇静情况。结果 B、C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34.88%(15/43)、34.15%(14/41)比58.14%(25/43)](P <0.05);B、C组拔除喉罩时咬通气道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2.33%(1/43)、0比44.19%(19/43),2.33%(1/43)、24.39%(10/41)比51.16%(22/43)],且C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B组[24.39%(10/41)比2.33%(1/43)](P <0.01);C组舌后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24.39%(10/41)比0](P <0.01)。喉罩拔除前后患儿心率、MAP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心率、MAP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苏醒前后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3%~1.5%、1.6%~1.8%时行喉罩拔除均安全、可靠,且浓度为1.3%~1.5%时拔除效果最理想,可明显降低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不良事件发生率。
- 吴永刚孟凡蕊张媛安洋白耀武
- 关键词:小儿手术全身麻醉七氟烷喉罩苏醒期躁动
- 唐山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单秀水刘宝基肖凤枝吴永刚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分析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真菌培养意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