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对早产儿脑电图和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因早产胎膜早破在该院产科住院孕妇分娩的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NICU)早产儿91例,根据孕母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有绒毛膜羊膜炎组(n=50)和无绒毛膜羊膜炎组(n=41)。所有病例在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纠正胎龄后3个月时进行脑电图检查,并在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给予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纠正胎龄后3、6个月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测评,比较二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的脑电图及神经发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纠正胎龄40周、纠正胎龄后3个月时,有绒毛膜羊膜炎组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二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纠正胎龄后3个月时,有绒毛膜羊膜炎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低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在纠正胎龄后6个月时,有绒毛膜羊膜炎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低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及继发脑瘫等神经功能后遗症有关,可增加早产儿远期脑电图异常率,影响其神经功能发育。
目的二甲双胍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药物,可有效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其临床应用能显著降低不同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本研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01-01-2019-03-31本院收治的早期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组间年龄、病程等因素均衡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孕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二甲双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干预后6个月患者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得分变化情况和排卵期性激素指标。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性欲望、性兴奋、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和性交疼痛得分分别为(3.5±0.2)、(3.5±0.2)、(3.4±0.1)、(3.3±0.1)和(3.5±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0.3)、(2.3±0.3)、(2.2±0.2)、(2.2±0.3)和(2.3±0.3)分,t值分别为24.55、21.049、33.941、31.113和24.000,均P<0.001;FSFI总分为(30.1±1.2)分,高于对照组的(24.0±0.3)分,t=31.190,P<0.001。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排卵期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分别为(411.7±34.3)pg/mL,(72.1±7.3)mIU/mL和(17.2±1.1)mIU/mL,均高于对照组的(213.1±23.3)pg/mL,(53.6±5.2)mIU/mL和(6.3±0.2)mIU/mL,t值分别为20.292、13.055和61.660,均P<0.001。结论针对早期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应用孕激素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