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明
-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局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于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选择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3例,采用胶体金标法动态检测患者静脉血中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D-二聚体含量:UAP组(0.95±0.32)mg/L,AMI组(1.82±0.63)mg/L,UAP组与SAP组(0.39±0.15)m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MI组与SAP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D-二聚体定量检测是判定ACS血栓形成相对特异的敏感指标。
- 葛长江邱杰夫刘永明
- 关键词:D-二聚体冠状动脉疾病血栓形成
- 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速转复药物疗效分析
- 1998年
- 预激综合征是较少见的心律失常,常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机理较复杂。各家对其药物选用褒贬不一,本文小结作者应用异博定、新福林(或阿拉明)、乙胺碘呋酮、奎尼丁、心律平、西地兰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如下。 1
- 何宜铎刘永明
-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新福林乙胺碘呋酮
- 妊娠合并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特点与处理
- 1995年
- 张秀举刘永明
-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报告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探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 ,改善预后。方法 :将不典型组与典型组多方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不典型AMI组有以下特点 :(1)60岁以上居多 ;(2)出现心力衰竭居多 ;(3)约1/3不典型AMI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4)入院时血压增高较典型AMI为多 ;(5)糖尿病患者比典型AMI增加 ;(6)非Q波型AMI占30 %以上。结论 :中老年患者出现上述2、3、4。
- 刘永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 2种α受体阻滞剂治疗重度妊高征临床比较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目前仍是产科和心内科共同面临的棘手难题,尤其是重度妊高征死亡率较高,对孕产妇和胎儿生命威胁极大,我们受1997年11月在扬州举行的心血管受体和心脏病学术会议启发,引用α受体阻滞剂压宁定治疗重度妊高征取得了...
- 张秀举刘永明
- 文献传递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D-二聚体(DI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ACS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3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yeo Card胶体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的DD含量,Nyeo Card单人份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CRP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血浆DD、CRP分别为(1.48±0.45)mg/L、(13.3~36.2)21.4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0.31±0.13)mg/L、(1.1~9.6)5.2mg/L]TL对照组[(0.26±0.12)mg/L、(0.9-8.4)4.9mg/L](P〈0.01)。ACS组血浆DO含量与CRP水平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血浆DD含量和CRP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
- 葛长江周安荣房秀丽邱杰夫刘永明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D-二聚体C反应蛋白
- 复方丹参合黄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2例疗效观察
- 2001年
- 刘永明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疗法
- 影响AMI恢复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 1995年
- 估计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后预后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它取决于患者临床病程中的各种情况。本文对39例AMI恢复后患者进行了随访,并对临床资料中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影响预后的三个主要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 刘永明
- 关键词:心肌梗塞预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室晚电位
- 压宁定治疗重度妊高征疗效观察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压宁定对重度妊高征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6例重度妊高征在给予硫酸镁、立其丁、心痛定等综合治疗血压控制不佳 ,且有先兆子痫或子痫发作患者给予压宁定治疗 ,并作治疗前后血压比较。结果 :2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 ,收缩压由203 0±35 9mmHg 降至145 9±13 7mmHg,舒张压由127 3±21 7mmHg 降至88 7±8 8mmHg。结论
- 张秀举刘永明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药物治疗
- 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并作治疗前后的QTd测量及比较。结果QTd与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呈正相关;CHF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大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后CHF患者QTd明显缩短(P<0.05)。结论CHF患者QTd明显增大。美托洛尔可使QTd缩小,对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 杨静葛长江刘永明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美托洛尔室性心律失常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