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丰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选用敏感药物治疗阴道炎10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选用敏感药物治疗阴道炎作疗效观察,分析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阴道炎治疗的指导作用。 方法 收集门诊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按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阴道炎。 结果 治疗有效率88.3%,无效率11.7%。 结论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阴道炎有效率高。
- 王丽莉林敏
- 关键词:阴道炎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药物治疗
- 3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原因分析及盆底肌收缩力水平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原因及盆底肌收缩力水平。方法:选取产后42-60dPFD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产后正常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推荐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和国际女性下尿路症状调查问卷调查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年龄、分娩前BMI、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率、腹压增高史发生率、肌电图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分娩前BMI与新生儿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与腹压增高史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电图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汾娩前BMI、年龄与新生儿体重增加、阴道分娩、腹压增高可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原因。
- 林敏刘四华廖丽琴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器官脱垂
- 胎膜早破与支原体感染临床关系探讨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宫颈支原体感染对胎膜早破的发生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于本院分娩出现胎膜早破患者90例为研究组,同期入院分娩未出现胎膜早破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宫颈管内分泌物进行支原体检查,分析支原体阳性与阳性患者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胎膜早破者中,支原体阳性率(61.1%)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者(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支原体阳性患者中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但是新生儿胎儿窘迫等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支原体感染是胎膜早破发生的重要原因,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 林敏
- 关键词:胎膜早破支原体感染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方式的选择
- 2010年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剖宫产术中作子宫肌瘤剔除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与同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阴道分娩15例为对照一组、单纯行剖宫产术18例为对照二组,观察其平均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产后恢复情况、远期随诊情况。结果:对照一组出血量与观察组、对照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产后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远期随诊月经、子宫肌瘤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如估计能自然分娩,仍应阴道分娩,但剖宫产指征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
- 林敏
-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分娩方式
- 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0例,将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用雌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成功,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患者在服药第2天出现恶心、头昏、厌食,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2例患者出现恶心、纳差、头痛、乳房胀痛。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方面优于单用雌激素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 林敏
-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雌激素孕激素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讨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周围性面瘫门诊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B评分低于对照组,TFG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面部对称评分、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DIP与FDI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增加针灸可提升疗效,更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 林敏
-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
- 凯格尔运动在产后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产后尿失禁防治中凯格尔运动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阴道自然分娩产妇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就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与加强围生期凯格尔运动指导(观察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排尿状况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盆底综合肌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围生期应用凯格尔运动,可改善排尿状况及盆底综合肌力,降低漏尿率,对防治产后尿失禁意义显著。
- 林敏
- 关键词:产后尿失禁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全子宫切除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切除患者70例,将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日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率、住院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虽不能完全代替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但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全子宫切除首选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刘四华林敏
-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