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强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导航
  • 2篇动力学方程
  • 2篇控制设计
  • 2篇火箭
  • 2篇加速度
  • 2篇加速度计
  • 1篇运载
  • 1篇运载火箭
  • 1篇制导
  • 1篇伺服
  • 1篇伺服系统
  • 1篇足迹
  • 1篇最优控制
  • 1篇最优控制设计
  • 1篇陀螺
  • 1篇稳定平台(导...
  • 1篇误差补偿
  • 1篇谐波
  • 1篇鲁棒
  • 1篇鲁棒控制

机构

  • 7篇北京航天控制...

作者

  • 7篇徐强
  • 4篇夏刚
  • 3篇魏宗康
  • 2篇杨雨
  • 1篇高桂杰
  • 1篇孙肇荣

传媒

  • 2篇导弹与航天运...
  • 2篇中国惯性技术...
  • 1篇航天控制
  • 1篇中国惯性技术...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陀螺加速度表静态误差模型的新形式
1993年
本文研究对象是导弹与航天飞行器中应用的一种惯性仪表——陀螺摆式加速度表(PIGA),利用欧拉动力学方程可列出具有内、外环轴不垂直角ε的PIGA的转子、内环组件和外环组件的完整动力学方程,然后根据一般的结构参数、加工精度、线路控制精度,对完整方程进行略去小量(10^(-6)量级)的简化,得出静态条件下的内环组件运动微分方程,亦即静态谐波误差模型。利用6位置试验得出的各位置输出角速率波形证实了谐波项的存在,模型的各系数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
郑元熙徐强
关键词:加速度计谐波
加速度表动态模型辨识和误差补偿
1991年
本文讨论全液浮陀螺加速度表的动态模型辨识及应用辨识所得模型进行动态跟踪误差补偿的方法。文章首先根据陀螺加速度表的动态模型估算了全程跟踪误差,其次介绍了脉冲传递函数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和应用AIC准则来确定MA噪声的滑动阶数的原理。接下来讨论了用内环力矩器输入试验来实现辨识的可行性和实现辨识的一些问题。然后探讨了补偿动态跟踪误差的一些方法。最后对于一阶MA噪声情况应用增广最小二乘法进行了辨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全液浮陀螺加速度表的动态模型是可以辨识的。
徐强郑元熙原俊安
关键词:加速度计制导
四轴平台伺服系统建模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从四轴平台框架系统的坐标系,推导出角速度变换与力矩变换,得到四轴平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以及完整的伺服系统方块图。最后通过计算机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四轴平台的基本运动规律。
魏宗康夏刚高桂杰徐强
关键词:伺服系统动力学方程仿真计算火箭
惯性技术2000年展望
徐强夏刚
关键词:惯性系统陀螺导航稳定平台(导航)
平台稳定回路H_∞鲁棒控制设计被引量:14
2001年
平台是一个耦合系统 ,表现在转动惯量耦合和力矩耦合。在设计稳定回路时平台模型与实际物理模型有差别 ,因此要求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鲁棒稳定性。 H∞ 控制理论是目前解决鲁棒控制问题比较成功且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本文利用 H∞ 控制理论 ,研究了平台稳定回路多输入多输出 ( MIMO)控制器的设计。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 ,验证了控制器的正确性。
魏宗康徐强夏刚杨雨
关键词:动力学方程H∞鲁棒控制计算机仿真解耦
航天惯导研制的足迹——庆祝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 40 周年
1997年
介绍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控制仪器研究所研制工作情况,其中包括:a)如何处理自力更生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和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滚珠轴承支承式惯性仪表的改进;c)静压气浮技术、静压液浮技术、磁悬浮技术和动压气浮技术、挠性技术的研制;d)上述惯导技术的成功应用。通过上述研制工作,摸索出了研制航天惯导仪表的途径,并积累了一些基本的经验。还介绍了各种惯性仪表在运载火箭以及民用产品上的应用情况,对航天惯导技术的发展历史也做了简要介绍,以利于技术交流和合作。
孙肇荣吴其钧徐强
关键词:航天技术惯性导航运载火箭
平台稳定回路的模糊--PID最优控制设计
该文从平台系统要求快速性和精度高的特点,以及平台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设计了模糊-PID最优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平台系统稳定回路模糊-PID最优控制器不仅具有较高的快速性、精度、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魏宗康徐强夏刚杨雨
关键词:模糊控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