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斌

作品数:25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锆石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闪长岩
  • 6篇石炭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石炭世
  • 5篇化学特征
  • 4篇地质
  • 4篇岩石
  • 4篇锆石U-PB...
  • 3篇定年
  • 3篇岩石地球
  • 3篇岩石地球化学
  • 3篇洋盆
  • 3篇石地
  • 3篇石英
  • 3篇石英闪长岩
  • 3篇晚石炭世
  • 3篇花岗岩

机构

  • 23篇天津市地质调...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河北省区域地...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质矿...
  • 1篇北京市地质调...
  • 1篇天津华北地质...
  • 1篇自然资源实物...

作者

  • 25篇张学斌
  • 10篇周长红
  • 8篇来林
  • 6篇吴荣泽
  • 4篇贾晓青
  • 4篇韩荣文
  • 4篇杨文静
  • 3篇黄猛
  • 3篇龙舟
  • 3篇王林海
  • 2篇陈星
  • 2篇郭立君
  • 2篇张晓飞
  • 2篇翟子梅
  • 2篇李继军
  • 2篇王明明
  • 2篇徐翠
  • 2篇李明辰
  • 2篇滕超
  • 2篇范超

传媒

  • 3篇地质与勘探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矿床地质
  • 1篇电子制作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南段毛登-小孤山锡多金属矿田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毛登-小孤山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文章通过对该矿田的锆石和锡石进行LA-(MC)-ICP-MS原位U-Pb测年,及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斑状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该矿田的成矿时限及成矿地质背景。斑状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2.19±0.77)Ma,锡石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为(140±20)Ma,表明该矿田的岩浆-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毛登-小孤山矿田中的斑状花岗岩具有较高的w(SiO2)(70.4%~71.0%),富K2O(4.93%~5.27%),高10000Ga/Al比值(3.10~4.06),Fe相对Mg较为富集,强烈亏损Sr、Ba、Ti和P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Eu负异常明显,δEu为0.31~0.40,上述特征与A型花岗岩一致。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与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相关的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45~120Ma)的伸展背景下,为软流圈上涌导致含有大量幔源成分的锡林浩特古陆块部分熔融所形成。
郭硕何鹏张学斌崔玉荣张天福张阔来林刘传宝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大兴安岭南段
贺根山缝合带南侧西乌旗哈尔敖包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2024年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新发现的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体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南侧,厘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对探讨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27.7±2.6 Ma,形成于早石炭世,并非前人推测的中二叠世;岩石富硅(SiO_(2)平均值为76.04%)、碱(K_(2)O+Na_(2)O平均值为8.82%)、铝(Al_(2)O_(3)平均值为13.44%)及Rb、Pb、Th、U、Ta、LREE,低镁、铁、锰、钙、钛、磷(P_(2)O_(5)平均值为0.03%)及Sr、Eu、Nb、Ti、HREE,铕负异常较明显(δEu平均值为0.30)。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显示Ⅰ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同碰撞向后造山转换阶段的初始伸展构造环境,Zr/Hf、Nb/Ta比值及岩石分异指数(DI=94.93~96.81)显示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哈尔敖包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体的识别与确定,表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锡林浩特微陆块可能在早石炭世早期发生了短暂碰撞造山作用,标示着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在早石炭世早期短暂性闭合后,于早石炭世晚期又快速打开并进入俯冲消减阶段,呈现出多旋回演化的特征。
程天赦杨文静张学斌滕超杨欣杰来林吴荣泽周长红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早石炭世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出露一些石英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4.64±0.82)Ma和(309.84±0.86)Ma,表明这套岩石形成于晚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西乌旗地区石英闪长岩属于低TiO2和高Al2O3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Rb、Ba、K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弧岩浆岩的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曾经历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稀土元素丰度偏低,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模式;强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La/Ta等)及判别图解表明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岩浆来源于浅部岩石圈地幔,系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中等程度(10%~20%)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研究区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对比分析前人成果,认为早石炭世末期西乌旗地区在强烈拉张的裂谷环境下形成了有限洋盆,由于洋盆发育不成熟或边伸展边向两侧俯冲—消减,形成了西乌旗地区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特征的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
马士委周志广柳长峰李瑞杰来林张学斌孟元库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锆石年龄地球化学
SPOT5、ASTER数据的地层、构造信息提取及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选择多种方法对浅覆盖地区进行地层、构造信息提取研究,以SPOT5和ASTER为数据源,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地区为例.采用PCA分析法对ASTER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不同时代地质体的分布特征;配合SPOT5图像进行目视解译,对其边界进行划定,并对该地区的线性构造、环状构造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1)将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进行PCA分析,可对不同地质体的分布进行初步划分;配合目视解译,可较为准确的确定其界线;(2)利用SPOT5数据对构造进行解译具有很好的效果;从而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陈星张学斌贾晓青王明明范超杨菊
关键词:遥感地质SPOT5ASTER目视解译浅覆盖区
一种水工环地质水样取样用探杆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工环地质水样取样用探杆,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安装有取样机构、可调节探测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取样机构包括第一液压伸缩杆、顶板、连接杆、防溢板、连接块、第二液压伸缩杆和活塞,两个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的顶部...
张晓飞张学斌李攻科高洪生李明辰胡海博张永义王国良周文彬
中蒙边境额仁淖尔地区包饶勒敖包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对额仁淖尔地区包饶勒敖包石英闪长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02.5±1.1)Ma(MSWD=0.28),指示岩体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末期,属华力西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地区石英闪长岩具低TiO_2和高Al_2O_3特征,岩石的Mg~#为0.46~0.50,铝饱和指数A/CNK为0.77~0.90,里特曼指数σ值介于1.54~2.53,显示了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丰度中等,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模式,Eu异常不明显或呈弱的负异常,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岛弧岩浆岩的特征,暗示晚石炭世末包饶勒敖包地区存在洋壳俯冲-消减事件。区域对比表明,该套岛弧性质的岩石组成属于西乌旗-苏左旗岩浆弧的一部分,为进一步研究锡林浩特-苏左旗缝合带于晚石炭世向索伦一线对接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张树栋龙舟张明洋来林洪文武周长红张学斌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晚石炭世
内蒙古西乌旗早泥盆世Ⅰ型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位于贺根山古生代结合带南部,是研究古亚洲洋分支洋贺根山古洋盆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泥盆纪岩浆岩发现较少,对泥盆纪贺根山古洋盆的演化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对新发现的西乌旗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元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95.8±7.5)Ma(MSWD=1.4,n=8),指示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早泥盆世。全岩元素组成具有高硅、富钠和偏铝质特征;Rb、Ba、Th、U、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Eu弱负异常。这些特征表明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系I型花岗岩成因;结合Y-Nb和(Y+Nb)-Rb判别图解,反映其形成于与洋板片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的发现,指示贺根山古洋盆在早泥盆世时期仍然存在,并可能发生了朝锡林浩特微陆块的南向俯冲消减作用,此认识有别于传统认为的贺根山古洋盆仅存在北向俯冲的观点。
程天赦杨文静滕超张学斌杨欣杰来林吴荣泽周长红
关键词:火山弧
数字高程模型在天津滨海平原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天津市滨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不易划分,沉积物粒度较细,遥感解译精度及实地可识别性差,按照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开展填图,图面表达效果不佳。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地形的数字化表达,具有一般地形图无法表达的三维可视化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在开展天津滨海平原地质填图过程中,通过建立研究区DEM,并结合路线地质调查、槽型浅钻施工、样品测试分析,进行了地貌单元划分,将浅地表沉积物划分为河流、海侵和三角洲3个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包含边滩(曲流砂坝)、充填河槽(牛轭湖)、决口扇、天然堤、洪泛盆地和湖沼沉积微相;海侵沉积体系包含海滩脊、越岸扇、高潮坪和残留潟湖沉积微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通过与不同类型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DEM可充分弥补遥感影像的不足,对浅地表沉积物进行详细的成因类型划分,提升对浅地表地质作用过程的认知程度,较好地指导野外地质填图。将高精度DEM数据应用于第四系覆盖区地质填图,可以大大提高填图精度及效率,为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等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黄猛张学斌韩荣文李继军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地质填图遥感解译滨海平原
天津北部4.00Ma BP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被引量:13
2010年
依据CQJ1孔275块孢粉样品分析结果,结合岩性特征和测年资料,建立了天津北部4.00MaBP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序列。大约在3.60—4.00MaBP,天津北部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气候冷干;3.44—3.60Ma,BP植被为疏林草原,气候温和湿润;3.18—3.44MaBP植被为荒漠草原,气候冷干;2.58—3.18MaBP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1.90—2.58MaBP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气候温凉偏干;1.74—1.90Ma,BP植被为荒漠草原,气候冷干;1.30—1.74MaBP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气候温暖潮湿;0.78—1.30MaBP植被为以针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气候温和湿润;0.15—0.78MaBP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气候温暖潮湿;0.15MaBP以来,孢粉丰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3个高丰度层段分别相当于MIS(海洋氧同位素)1、3、5阶段,与河北平原东部具有可比性。
范淑贤翟子梅张学斌吉云平刘林敬
关键词:孢粉记录古植被古气候气候转型
内蒙古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对古亚洲洋演化的启示
2024年
内蒙古西乌旗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体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中东段南侧。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32±3~327±1 Ma,显示其形成于早石炭世;岩石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65.20%~68.27%)、富钠(Na_(2)O/K_(2)O值为2.56~4.35)、高铝(Al_(2)O_(3)含量为15.61%~17.35%,A/CNK值为1.02~1.17)、低镁(MgO含量为1.16%~1.61%,Mg^(#)值为29.54~41.75)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44.73×10^(-6)~88.11×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6.75~10.18,(La/Yb)N=6.65~13.85]、铕无明显异常(δEu=0.79~1.07);高Sr(Sr含量为472×10^(-6)~552×10^(-6))、低Yb(Yb含量为0.86×10^(-6)~1.13×10^(-6))、低Y(Y含量为7.29×10^(-6)~11.42×10^(-6))、高Sr/Y值(Sr/Y=43.45~75.6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具有典型高Si岛弧型埃达克岩(O型)的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其源岩可能是俯冲洋壳+大洋沉积物的部分熔融与上覆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和壳源物质的混染。本次发现可能佐证了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中东段在早石炭世尚未闭合。结合区域研究成果,本文初步认为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在早石炭世可能存在双向俯冲消减,这与前人认为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向北单向俯冲消减的观点不同。
程天赦杨文静张学斌滕超杨欣杰陈喜庆肖登吴荣泽周长红
关键词:埃达克岩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