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朝
-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百色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热毒宁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4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梁胜男刘相朝李荣高覃文格梁世格罗试计
- 关键词:手足口病五味消毒饮外洗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探讨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将患儿分A组336例,予利巴韦林治疗;B组325例,予喜炎平、辨证论治中药内服外洗治疗;C组321例,予A组及B组综合治疗。伴口腔溃疡者,A、B组均予西瓜霜喷剂喷涂,C组联合亚叶酸钙喷涂。比较各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A、B组在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及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均优于A、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显著,重症发生率低,是治疗优选方案,值得推广。
- 罗试计王国桢李世够黄正波陈清何复忠莫大李静刘相朝王美全姜攀刘琨吴美秀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 重症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
- 2015年
- 手足口病是春夏季节儿童常见传染病,大部分由柯萨奇A16型引起,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证实报道,2008年国家卫计委把该病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近年来研究表明,71型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短时间内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演变为重症,甚则死亡。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简述如下。
- 罗试计覃文格刘相朝李东秀廖昌能梁胜男莫大黄海峰李荣高梁瑞陈清王美全吴美秀姜攀
-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中医辨证病因病理中西医结合
- 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外感风寒咳嗽100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外感风寒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和治疗组3组,每组100例。对照组Ⅰ应用平衡火罐治疗,对照组Ⅱ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应用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Ⅰ总有效率为75%(75/100),平均治愈时间(4. 6±1. 2)天,对照组Ⅱ总有效率为86%(86/100),平均治愈时间(4. 3±1. 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5/100),平均治愈时间(3. 2±0. 6)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平均治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平衡火罐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疗程短,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青叶刘相朝莫大陆丽芬
- 关键词:外感风寒穴位贴敷疗法
- 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1],小儿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但常继发细菌感染~[2],中医学认为,小儿肺脏娇嫩,常有不足,卫外不固,御邪之力薄弱,是导致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故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居多~[3]。中医对小儿外感咳嗽的治疗主要有内服和外治两大类,近年来有学者将其二种方法融为一体,采用内服外用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 刘相朝姜攀莫大
- 关键词:小儿外感咳嗽内外合治
- 麻杏石甘汤(农本方)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口服,外加中药(咳喘膏)贴敷天突、肺俞穴。中药对照组予相同中药口服,不予中药外敷。西药对照组予小儿氨酚黄那敏、利巴韦林颗粒、氨溴特罗溶液口服,治疗6 d,比较各组临床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时间,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而两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11%,西药对照组为76.67%,中药对照组为68.97%,观察组分别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肯定,简便易行。
- 刘相朝姜攀莫大梁瑞李荣高邓凤云王美全李静陆艳花文晓涛杨文进安娜
- 关键词:小儿外感咳嗽麻杏石甘汤穴位贴敷咳喘膏
- 银翘散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银翘散合六一散结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洗,治疗手足口病124例,并设对照组(利巴韦林),观察经5 d治疗后2组体温、症状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1%,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服银翘散合六一散结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洗之法退热快,皮疹消褪早,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姜攀刘相朝刘琨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疗法银翘散六一散五味消毒饮
- 贴脐膏敷脐合加味五苓散(农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贴脐膏敷脐合加味五苓散(农本方)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2011年至2014年入选病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加味五苓散(农本方)加贴脐膏敷脐;对照组采用口服蒙托石散、枯草杆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利巴韦林颗粒。治疗3天,比较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434,P<0.05)。两组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时间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5);2组大便次数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43,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贴脐膏合加味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肯定,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刘相朝
-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加味五苓散
- 桂西地区壮医药发掘整理及推广应用研究
- 覃文格王国桢陈世东杨顺发罗试计余贤恩邓杰杨文进何复忠刘相朝黄金实李红黄慧敏莫大邓凤云
- 课题来源: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编号:GZZC1176)。立项背景:桂西地区是著名的壮医药发祥地,许多诊法、技法和治病经验散落于民间,口耳相授,易于流失。本课题首次全景式、系统地发掘整理和研究提升25年来桂西地区壮医药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壮医药
- 麻杏石甘汤合咳喘膏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2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患儿2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免煎颗粒)口服,外加咳喘膏贴敷天突、肺腧穴。对照组予小儿氨酚黄那敏、利巴韦林颗粒、氨溴特罗溶液口服,3天为1疗程,治疗1-2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证候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50%,对照组为68.8%(P〈0.05)。结论:麻杏石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肯定,简便易行。
- 刘相朝姜攀莫大梁瑞李荣高邓凤云王美全李静陆艳花文晓涛杨文进安娜
- 关键词:小儿外感咳嗽麻杏石甘汤咳喘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