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峰
- 作品数:30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台阶》板书设计及解析
- 2014年
- 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已经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和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课堂学习的重点目标是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并通过细节描写领悟人物形象。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离不开板书这一环节。为了使课堂板书简洁明晰、突出重点、形象易记,达到提纲挈领、印象深刻的效果。我设计了以上的图式板书。
- 陈剑峰
- 关键词:板书设计《台阶》语文教材细节描写课堂学习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助-交互”式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 2011年
- 一、提出问题
1.当前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
现状分析:作文难教、难学、难奏效,这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各种作文改革、实验、竞赛,方案迭起,花样翻新,然而收效不大,难题依旧,困惑依然。症结在于作文的常规训练存在很大失误。
- 陈剑峰
-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模式网络环境自助作文改革
- 初中语文散文课时目标确定的科学化——以《藤野先生》为例
- 2014年
- 要提高初中语文散文的教学效率,必须明晰每节课的课时目标,避免以下错误做法:①行为主体错位;②行为动词不当;③目的当成目标;④目标缺乏整合;⑤目标面面俱到。散文教学要根据三维目标概述的要求,进行科学整合,以达到符合文本特点、切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
- 陈剑峰
- 关键词:初中散文教学
- 从“主问题”到“问题群”——我的教学观的嬗变
- 2018年
-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间,我的教改实验已近十年.十年来,我“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提升,从“同课异构”到“说课辩课”,从“主问题设计”到“问题群导学”,教学主张“问题群导学,初中语文课堂生态型建构”渐渐明晰,“新、精、实、活”的教学风格逐渐形成.走过的这十年探索路,是幸运,是机缘,但也是付出,是必然.
- 陈剑峰
- 关键词:教学观嬗变教改实验同课异构
- 品味语言 激发想象 教出童话味——《七颗钻石》课堂实录被引量:1
- 2016年
- 学习目标1.理解童话的文体特点,合理想象文中画面。2.运用圈点勾画、自主探究的方法,品味文本深意,体味博大无私的爱。
- 陈剑峰
- 关键词:品味语言《七颗钻石》课堂实录童话文体特点
- 以题眼为主线绾结全课 以文眼为核心引领教学——例谈问题群导学设计策略
- 2019年
- 一堂高效的阅读课必须设计一个或一组主问题来组织教学。在主问题的引领下,课堂推进还需要对其进行分解和细化,形成问题链或问题树,最终建构问题群。操作策略是:研读文本,紧扣题眼,整体构架主问题,提纲挈领,绾结全课;反复斟酌,揣摩文眼,教学内容问题化,构成问题群,引领教学;有效追问,深度学习,增加语文味,活化思维,提升素养。
- 陈剑峰
- 关键词:题眼文眼
- “短文厚教”策略管窥——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为例
- 2014年
- 短文因其短小,所以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的信息反馈相对就少.广大语文教师也认为短文比较容易掌握,能在规定的课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材处理上往往不大精细.而事实上,有好多短文,尤其是经典短文和精美的诗词是很有深层内涵的,可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在那样短小的课文中自行挖掘出文本的深层含义来是有难度的.如何教短文?如何处理短文教材?如何挖掘短文的深度?这是语文老师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就“短文厚教”谈四点看法.
- 陈剑峰
- 体现人文关怀 考量作文素养——近三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对比评析
- 2014年
- 纵观近三年南通中考作文题,2012年《就这样慢慢长大》,2013年《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今年中考作文题是命题式作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从题干形式上看都是命题作文;从作文题结构上看,都倾向于句子(短语)命题;从命题思路和风格上看,题目富含诗意、积极阳光,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主要体现"三性"特质——人文性、科学性、层次性。人文性——审题难度不大,
- 陈剑峰
- 关键词:作文题人文关怀中考作文素养考量命题作文
- 真问题: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石——以《孔乙己》教学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问题是思维之源、思维之资.课堂教学以“问题”为纽带,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成败.高效的课堂教学依靠高品质的课堂提问.但现行的课堂实践中,存在不少“伪问”“假问”“碎问”等无效提问,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我们追求高效课堂,一定要避免课堂提问的零碎性、随意性、浅层性,必须提出有益于教学的“真问题”——具有教学价值的核心问题,促进学生的“真思维”,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真正提升课堂教学品味.
- 陈剑峰
- 关键词:高效课堂真问题《孔乙己》课堂提问语文课堂实践
- 品读语言 感悟人物——例谈语境教学法在《安恩和奶牛》中的运用
- 2010年
- 《安恩和奶牛》是苏教版七年级“走近文学”单元的新增篇目,它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尼斯·延森的故事集《希默兰的故事》。本文是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篇,在丹麦几乎家喻户晓。全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但人物形象鲜活丰美。另外,本文主题深邃,表现手法精湛,堪称经典文学中的经典。
- 陈剑峰
- 关键词:语言朴实语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