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明花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淡色库蚊
  • 2篇种群
  • 2篇蚊虫
  • 2篇库蚊
  • 2篇杆菌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不动杆菌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毒剂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反应...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医院感染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孕妇
  • 1篇载量
  • 1篇知识知晓

机构

  • 5篇宿迁市疾病预...
  • 4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宿迁疾病预防...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二...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常州市疾病预...
  • 1篇苏州市疾病预...
  • 1篇徐州市疾病预...
  • 1篇张家港市疾病...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崔明花
  • 3篇吴晓松
  • 3篇徐燕
  • 2篇陈越英
  • 2篇褚宏亮
  • 2篇何仁伟
  • 1篇刘大鹏
  • 1篇吴治明
  • 1篇周明浩
  • 1篇刘诗芳
  • 1篇陈红娜
  • 1篇何仁伟
  • 1篇谈智
  • 1篇钱慧敏
  • 1篇王嵬
  • 1篇徐燕
  • 1篇杨波
  • 1篇张育富
  • 1篇于颖慧
  • 1篇刘慧

传媒

  • 3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病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内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Ab)药敏及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用PCR法检测2016年7家医院ICU采集的224株Ab的qac E△1-sul I基因携带情况,采用VITEK2系统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分析。结果徐州市F医院ICU采集的携带qac E△1-sul I基因的Ab最多(30株)。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6种抗菌药物外,采集的Ab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qac E△1-sul I基因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除氨苄西林等5种抗菌药物外,对其他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别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徐州F医院ICU采集的鲍曼不动杆菌qac E△1-sul I基因携带率较高,qac E△1-sul I基因不仅与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有关,与其他抗菌药物存在统计学关联。医院应加强针对性消毒措施。
徐燕吴晓松陈越英黄立业崔明花杨波陶默奎曹淦于颖慧汪洋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溯源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追溯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进行医院感染源头控制。方法通过分离鉴定和分子分型技术,对江苏某医院ICU分离到的不动杆菌属进行溯源研究。结果从该医院ICU各种送检标本中分离出64株不动杆菌属,鉴定确认其中34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分别来自感染患者5株、物体表面27株、医护人员手1株和空气标本1株。分离自患者痰液的菌株分型与其周边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分离菌株一致。患者标本分离的5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本研究通过分型溯源方式发现医院感染病原菌很多与其周围环境分离菌株具有同源性,说明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有助于医院感染的防控。
汪洋崔明花吴晓松陈越英王嵬何仁伟褚宏亮谈智钱慧敏孔筱筱徐燕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子分型
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否可以作为子痫前期及子痫的预测指标并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2例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其中轻度63例,重度42例,子痫27例)及212例正常孕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首次产检时CRP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孕周的增加,CRP水平升高。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子痫组比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分娩时CRP水平升高,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153,P<0.05)。结论不同孕周的CRP水平不同,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分娩时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分娩时CRP水平升高。孕妇要严密监测CRP水平的变化,对CRP的升高及早进行干预,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董海英刘诗芳崔明花王占伟
关键词:C-反应蛋白子痫前期子痫
2018年宿迁市成蚊密度及淡色库蚊抗药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掌握宿迁地区蚊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和季节消长规律及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为蚊虫防控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在宿迁市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采用浸渍法检测淡色库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 2018年宿迁地区平均成蚊密度为5.73只/(灯·h),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65.6%)。全年成蚊密度呈现单峰特点,6—9月为高峰(占88.8%);不同生境中牲畜棚成蚊密度最高[22.5只(/灯·h)],其他依次为农村生活区[3.31只(/灯·h)]、公园[1.16只/(灯·h)]、城区居民区[0.99只/(灯·h)]和医院[0.69只/(灯·h)]。宿迁地区淡色库蚊幼虫对氯菊酯敏感,对双硫磷、仲丁威、高效氯氰菊酯以及溴氰菊酯产生抗性,抗性系数分别是29.25、12.96、11.92、5.15、1.41倍。结论宿迁市2018年优势蚊种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幼虫对4种常用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抗性,应结合抗药性实验结果指导合理用药。
王加龙崔明花何仁伟王贺李玮姚成宜
关键词:蚊虫种群密度淡色库蚊抗药性
江苏省宿迁市骚扰阿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宿迁市骚扰阿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现状。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骚扰阿蚊宿迁种群对双硫磷、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了解其敏感性情况。结果骚扰阿蚊宿迁种群对双硫磷、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分别为0.059 36、2.563 5、0.000 457 2、0.000 443 2和0.001 701 mg/L,是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对相同杀虫剂LC50的148.40、10.13、0.35、0.12和0.06倍,是同一采集地淡色库蚊宿迁种群对相同杀虫剂LC50的7.24、2.68、0.21、0.09和0.11倍。结论骚扰阿蚊宿迁种群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耐药性程度要高过同一生境同时采集的淡色库蚊宿迁种群,但对拟除虫菊酯类较淡色库蚊宿迁种群更为敏感;宿迁市骚扰阿蚊的防治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非密度高发期、非蚊媒传染病暴发等重大事件发生期,强调蚊幼虫的防治重于成蚊的防治,且蚊幼虫防治首选拟除虫菊酯类化学杀虫剂或苏云金杆菌(Bt.)、球形芽孢杆菌(Bs.)等生物杀虫剂;当骚扰阿蚊成蚊高密度或蚊媒传染病暴发等重大事件发生时,应加强成蚊的化学防治,同时做到科学合理用药。
杨维芳褚宏亮吴治明崔明花刘大鹏张育富刘慧陈红娜周明浩
关键词:骚扰阿蚊淡色库蚊敏感性浸渍法
宿迁市2013-2015年成蚊密度监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掌握宿迁市蚊虫密度、种群以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虫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监测宿迁市成蚊密度,并对2013-2015年宿迁市成蚊密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宿迁市共捕获成蚊42 178只,平均成蚊密度为3.66只/h,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52.63%。密度高峰通常在6-7月份。不同生境蚊种构成不同,牲口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其他各种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结论宿迁市蚊虫具有种群多样性,成蚊密度较省内其他城市略高,应加大消杀力度,结合种群特点和季节消长规律进行科学防治。
崔明花何仁伟王贺姚成宜
关键词:蚊虫密度种群
宿迁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不同病毒载量组相关知识知晓及行为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出现不同病毒载量结果的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及行为现状,为更好地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在近两年间完成病毒载量检测者开展横断面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服药依从性认知不足占23.58%,有疲惫感占8.49%,服药时间不固定占22.64%,漏服占18.87%,其中异常组在服药依从性认知不足、服药时间不固定和漏服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宿迁市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必须更为全面和深入,同时应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有助于提升抗病毒治疗质量。
王加龙单成超崔明花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载量依从性干预
某医院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及同源性。方法联合使用假单胞菌属显色培养基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采集的环境标本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所有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021年10月30日—12月1日共收集9株患者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累计采集433份环境样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株,检出率为2.08%;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水龙头开关及出水口、桥塔表面、水池周边和床围栏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18株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1型,其中A、E、K型均包括2株以上。结论该医院ICU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低,但患者来源和环境来源的菌株具有同源性,应加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与监测,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范晶晶范晶晶吴晓松崔明花吴晓松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重症监护室同源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