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军芳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3篇疗效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支气管炎
  • 2篇气管炎
  • 2篇综合征
  • 2篇雾化
  • 2篇细支气管
  • 2篇细支气管炎
  • 2篇毛细支气管炎
  • 2篇黄疸
  • 2篇产儿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治...
  • 1篇低钙

机构

  • 12篇安阳市第二人...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卢军芳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气驱动雾化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的效果。方法将163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止喘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特布他林雾化液。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气驱动雾化特布他林雾化液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卢军芳
关键词: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氧气驱动雾化特布他林疗效观察
常频和高频通气治疗糖尿病孕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1
2018年
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8例,接受常频通气治疗的当做参照组,接受高频通气治疗的当做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比参照组总有效率(69.0%)高,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24.1%)。结论:糖尿病孕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高频通气治疗效果理想。
卢军芳
关键词: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母乳性黄疸128例诊疗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对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影响及是否需要治疗。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分为轻度及中重度两类,观察胆红素的高低对患儿的影响及临床需要采取的措施。结果母乳性黄疸在胆红素>342μmol/L时可能对听力、肾脏及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母乳性黄疸在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时,应及时添加配方奶或停母乳,同时给予茵栀黄颗粒、金双歧等药物辅助治疗,同时应进行积极蓝光照射治疗。
卢军芳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诊疗体会
新生儿低钙血症致房室传导阻滞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钙血症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6例新生儿低钙血症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儿中,男14例,女12例,发病年龄在生后1—20d。母亲患甲状腺功能亢进者6例,母亲患糖尿病者8例,新生儿窒息12例。26例中有4例合并低镁血症。26例患儿中,22例患儿经过积极补钙及对症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室率逐渐恢复正常,2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反复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死亡。结论:新生儿低钙血症临床较常见,但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者并不多见,因此在新生儿心率较慢时,特别是心率〈80次,min、临床应用增快心率药物效果差时,应注意动态复查电解质,及时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1,25-(OH)2D。
卢军芳
关键词:低钙血症新生儿房室传导阻滞
顺尔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对炎症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顺尔宁治疗方案中联用干扰素(IFN)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例,将其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药物治疗仅采用顺尔宁,联合组则采用顺尔宁与IFN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用药7d后患儿咳嗽、喘息以及肺部喘鸣音、湿啰音的消退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炎症指标[半胱氨酸白三烯(leukotriene)、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记录患儿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7d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咳嗽等不适症状的消退时间较单一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炎症指标中CysLTs、hs-CRP、IL-4、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儿血清CysLTs、hs-CRP、IL-4、IL-8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较同一时间单一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发生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顺尔宁联用IFN进行治疗可提升疗效,减轻呼吸道炎性水平,且药物方案安全性较好,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卢宜娟卢军芳张科
关键词:顺尔宁干扰素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炎症标志物
新生儿惊厥46例分析
2010年
卢军芳
关键词:癫痫
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尿蛋白转阴时间及转阴率。结果: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提高尿蛋白转阴率,且尿蛋白转阴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能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尿蛋白转阴率及水肿消退时间,且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卢军芳
关键词: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纳入我院住院≥28d的86例早产儿,依据早产儿发生BPD与否,分为BPD组(n=22)和非BPD组(n=64),比较两组可能影响BPD发生因素。结果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宫内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机械通气、吸氧浓度>40%、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吸氧浓度>40%时间是影响早产儿发生BPD的因素(P<0.05);其中宫内感染性肺炎是影响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1,P=0.003,95%CI:1.007~1.035)。结论宫内感染性肺炎是影响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尽早诊治预防。
卢军芳李小娟江瑞娟
关键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微生物定植分析及耐药性变化临床监测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392例,对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监测。同时对分离出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定植分析。结果392例送检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出180株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45.91%,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18株,占65.56%,革兰阳性(G+)球菌54株,占30.00%,真菌16株,占4.44%。G-杆菌中,阳性率前三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6株(47.45%)、肺炎克雷伯菌42株(35.59%)、大肠埃希菌38株(32.20%)。G+球菌中,以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占70.37%,而22株肺炎链球菌次之,占39.28%。另外,8株真菌均为为白假丝酵母菌。G-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低,敏感性较好。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药物耐药率较高,耐药率超过9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00%,对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钠)及头孢曲松(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的耐药率超过90.00%;检出率较高的2种G+球菌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且耐药率较低,包括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另外,分析发现,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学龄及学龄前患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原菌检出率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81,P<0.001)。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以G-杆菌感染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高,临床可用对G-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等。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球菌可使用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不同年龄段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
卢军芳李小娟江瑞娟丁学星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性
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对低体质量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在低体质量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诊的90例低体质量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胃管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抚触+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喂养后统计对比两组患儿日均排便次数、日均排便量、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护理前后经皮胆红素(TC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喂养后,观察组日均排便次数、日均排便量高于对照组,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喂养前,两组TC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后,观察组TC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喂养低体质量黄疸新生儿,可改善患儿肠胃功能,缓解生理性黄疸。
李小娟卢军芳江瑞娟
关键词:抚触低体质量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