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毅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血性
  • 1篇血脂
  • 1篇血脂四项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中风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恢复
  • 1篇神经心理
  • 1篇神经心理学
  • 1篇神经心理学测...
  • 1篇肾功能
  • 1篇他汀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机构

  • 4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作者

  • 4篇李毅
  • 2篇何琳琳
  • 2篇杜文华
  • 1篇郭爽
  • 1篇曹丽娜

传媒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I神经功能恢复及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1年复发率的影响。方法120例发病72 h内入院的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组(对照组)和40 mg/d组(治疗组)各60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 w后患者血脂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治疗1年后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脑缺血事件复发率。结果治疗4 w后,两组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但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1年后生活能力BI指数、复发率,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I,可更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并降低脑缺血事件复发率。
何琳琳杜文华李毅王校斌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神经功能复发
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1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脂四项、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比较两组各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总胆红素、白蛋白、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尿素氮、胱抑素、肌酐、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指标中,HDL-C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其余指标均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水平与健康人存在差异,同时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水平与空腹血糖存在相关性,能够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及肝肾功能损伤程度。
宋德慧曹丽娜李毅
关键词: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2型糖尿病
尼麦角林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认知及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VCIND患者分为尼麦角林组和对照组,尼麦角林组35例,口服尼麦角林10mg,3次/d,连续用12周;对照组33例,仅行常规治疗用药前后均行认知及执行功能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尼麦角林组用药后词语即刻回忆、数字符号转换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画钟表测验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测查的成绩提高(P〈0.05)。结论尼麦角林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有一定改善作用,患者总体的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的提高。
龙海泳郭爽李毅
关键词:尼麦角林神经心理学测验
针灸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价值。方法: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针灸结合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各29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CT测量血肿评价血肿吸收情况,同时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症候的改变,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头晕、呕吐、言语謇涩、口角歪斜、吞咽困难、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异常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血肿吸收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药和针灸结合治疗对于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何琳琳杜文华李毅
关键词:针灸中西医结合出血性中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