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竹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郊区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郊区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以采取有效控制感染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2008-01-2008-12普外科手术进行登记,并回顾性调查1 a中其手术切口感染状况。结果该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75%。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切口感染年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急诊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手术持续时间≥120 min与〈120 min者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住院时间≤7 d、8-14 d、≥15 d者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基础病具有相关性。
- 张紫竹马玉茹
- 基层医院Ⅰ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Ⅰ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将医院骨科2009年第一、四季度同期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9例进行干预对照研究,其中第一季度为干预前,第四季度为干预后。结果干预前后比较,抗菌药物应用率由100.00%下降至80.00%(P<0.05),其中用药无适应证比例由干预前55.96%下降为干预后34.29%;干预前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及9大类25种,居首位是头孢菌素类,占67.37%,前3位品种分别是阿洛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干预后共涉及6大类13种,居首位为头孢菌素类,占73.21%,居前3位则为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拉定。结论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能显著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并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 薛茜张紫竹马玉茹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