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烧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
- 目的观察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在烧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23例烧伤后继发 ARDS 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 BIPAP 通气模式治疗 24 h 以上,测定不同时间血气...
- 贾享成王亚菲马伟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 文献传递
- 重度烧伤患者监测血浆BNP的预警意义
- 目的:探讨监测脑钠肽(BNP)在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地将2007年6月至2011年7月48例生存期超过21天的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TBSA≥50%III≥30%)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在伤
- 张红兵马伟施耘刘群冯世海
- 关键词:重度烧伤脓毒症BNP
- MEEK植皮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MEEK植皮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手术清创切痂,采用MEEK植皮覆盖创面,术后约一周时打开外敷料,术后半月打开植皮区,创面完成上皮化。结果11例患者经MEEK植皮后,创面长势良好,后期残余肉芽创面采用游离植皮封闭创面。结论 MEEK植皮可有效完成烧伤创面的覆盖,减少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 耿辉贾享成马伟谢宇钢冯世海
-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
- 重度烧伤患者监测血浆脑钠肽的预警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监测脑钠肽(BNP)在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将48例生存期超过21 d的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总体表面积≥50%或Ⅲ度烧伤≥30%)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在伤后第3、7、14、21天晨起取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中血BNP浓度变化,并比较脓毒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结果死亡组从第7天开始各个时间点的BNP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 962±878 vs 1 733±592)、(4 104±1 708 vs 2 947±1 104)、(6 480±2 421 vs 2 690±1 2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脓毒症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随着病情好转血浆BNP水平也显著下降,最终趋于正常。结论重度烧伤脓毒症死亡患者血清BNP浓度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提示BNP水平可以作为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临床评估病情危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有预警意义。
- 张红兵施耘马伟刘群冯世海
- 关键词:重度烧伤脓毒症BNP
- 小儿严重烧伤休克液体治疗探讨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2∶1等渗晶体液与血浆对婴幼儿烧伤休克进行个体化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3 7例年龄 <3 6个月 ,烧伤面积 15 %~ 5 5 %TBSA(总体表面积 )的重度烧伤合并休克的患儿接受了液体复苏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分类和烧伤面积计算 2 4h液体需要量 ,输液泵均匀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每小时尿量进行调整。结果 3 7例烧伤休克患儿在伤后 16h内全部成功复苏 ,未出现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实际输液量与按体重计算量无差异 (P >0 .0 5 ) ,低于传统补液公式计算的输液总量 (P <0 .0 1)。结论 婴幼儿烧伤休克液体复苏应用 2∶1等渗晶体液与血浆复苏比标准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和胶体效果更好 ,按患儿不同的体重段和烧伤面积估计输液总量可能更合理有效和精确。
- 贾享成张建明马伟
- 关键词:婴幼儿烧伤休克
-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重症烧伤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含合生元制剂的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严重烧伤患儿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盲、对照、随机的方法。60例重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儿用含合生元
- 马伟朱毅张红兵唐虹张健明刘群王玉莲
- 关键词:生态免疫营养烧伤患儿
- 文献传递
- 重症烧伤患儿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儿合并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点、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年6 月~2006年6月21例重症烧伤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延迟复苏、创面脓毒症、急性循环血量的增多,是引起重症烧伤患儿合并...
- 马伟刘群曲年震张建明邢溢庆
- 关键词:合并心力衰竭烧伤患儿
- 文献传递
- 儿童烧伤385例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被引量:3
- 2002年
- 临床上儿童烧伤较常见,烧伤后瘢痕增生、挛缩畸形和功能障碍等有可能伴随小儿终生[1].关于儿童烧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较多[2,3],其结果不一.现将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烧伤中心住院的15岁以下儿童烧伤385例总结报道如下.
- 贾享成张建明马伟
- 关键词:烧伤儿童
- 重度烧伤患儿合并心功能不全12例原因分析
- 2005年
- 马伟曲年震张建明刘群邢溢庆
-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烧伤患儿创面脓毒症心力衰竭深度创面TBSA
- 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型钠尿肽含量变化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了解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4h内入院、年龄18~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或者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10%TBSA的患者42例,分为:烧伤A组,总面积30%~50%或者Ⅲ度10%~20%TBSA;烧伤B组:总面积大于50%或Ⅲ度大于20%TBSA。每组各21例。以同期住院的20例整形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水平。测定并计算42例烧伤患者伤后8、16、24、48hTnI、BNP及液体入量的整体水平,对其中的BNP值与液体入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入院时,烧伤A组患者BNP值为(68±19)ng/L,烧伤B组为(99±3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7)ng/L,P〈0.01];烧伤A、B组TnI值[(2.13±0.67)、(2.98±0.58)μ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μg/L,P〈0.01];3组患者CK、CK—MB值接近(P〉0.05)。42例烧伤患者伤后48h内BNP持续增高,与液体入量呈正相关;TnI于伤后24h达高峰,伤后48h下降。结论血浆BNP是反映重度烧伤后早期心肌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标,且与早期液体复苏量呈正相关,可用于指导休克期液体复苏。
- 张红兵施耘马伟刘群
- 关键词:烧伤休克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