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2篇急诊
  • 1篇定位技术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态
  • 1篇压力应对方式
  • 1篇职业倦怠
  • 1篇职业倦怠感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征
  • 1篇衰竭
  • 1篇碎石
  • 1篇碎石术
  • 1篇体外冲击波
  • 1篇体外冲击波碎...
  • 1篇体外冲击波碎...
  • 1篇尿路结石

机构

  • 4篇连云港市中医...

作者

  • 4篇王英
  • 2篇孔凡平
  • 1篇朱海冬
  • 1篇徐加红
  • 1篇江桂林
  • 1篇徐建华

传媒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临床路径化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化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连云港市中医院接治的86例急诊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成路径组(临床路径化护理,44例)和常规组(常规护理,42例),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状态[90项症状清单(SCL-90)]、生命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生理指标情况[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路径组SCL-90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GRQ评分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疾病影响、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路径组升高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路径组SaO_(2)、PaCO_(2)明显高于常规组,PaO_(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面部压伤、肺部感染、胃肠道症状、呼吸困难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临床路径化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且维持生理指标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张利朱海冬孔凡平王英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合理情绪疗法对急诊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感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对急诊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36名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比较RET实施前(2019年3月1日至8月31日)、实施后(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护士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倦怠感的差异。结果RET实施后,36名护士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幻想、退避、自责维度评分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ET实施后,急诊科护士Maslach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量表3个维度评分与总分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ET实施后,36名护士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急诊科护士提供合理情绪疗法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整压力应对方式,降低职业倦怠感。
孔凡平徐加红江桂林解军丽杜婷孙星星王英张利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感
B超与X线定位技术在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B超和X线定位技术在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差异。方法对近7年来使用两种不同定位技术治疗的7820例尿路结石,从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准确率、治疗安全性和对人体有无危害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在结石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治疗安全性、碎石使用率上都存在较大差别,两种定位技术的结石检出率和碎石使用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超定位技术比X线定位技术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徐建华王英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B超定位X线定位尿路结石
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时间、神经功能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时间、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接受颅脑外伤急救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有效抢救时间、确诊时间和急诊至手术时间)、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并发症(缺血性痉挛、电解质紊乱和肢体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陈小丽王英肖艳
关键词:颅脑外伤神经功能生命体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