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小燕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流
  • 2篇子宫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血流
  • 1篇动脉血流速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应激
  • 1篇心理应激反应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速度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学改...
  • 1篇液动
  • 1篇异位妊娠
  • 1篇应激反应
  • 1篇治疗异位妊娠

机构

  • 5篇常州市第七人...

作者

  • 5篇殷小燕
  • 3篇李淑秀
  • 2篇董莉
  • 1篇丁小花
  • 1篇孙光宇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n=66)及开腹组(n=60),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行保守性治疗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1.3±14.5)min、术中出血量为(42.1±12.8)m L、术后排气时间为(11.8±6.7)h、住院时间为(3.8±1.3)d,均显著少于开腹组的(46.5±13.8)min、(65.6±19.4)m L、(25.8±7.2)h及(6.4±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81.63%,显著高于开腹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具有快捷、微创、术后恢复快且术后输卵管粘连发生率低的优势。
殷小燕
关键词:输卵管异位妊娠腹腔镜疗效
200例脐动脉血流S/D值产前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2011年
胎儿脐血流检测仪集超声多谱勒技术、计算机技术、频谱分析技术于一体,能无创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谱,从而给出1组描述脐动脉血流的动力学状态的客观指标。这一技术为了解胎儿-胎盘循环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提供了1种简便、有效、可重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可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情况,评估其分娩的潜在危险,为产科早期胎儿监护提供了新的手段。
殷小燕丁小花李淑秀
关键词:脐动脉血流S/D值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产前诊断血液动力学改变脐动脉血流速度
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研究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提高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84例随机分为生物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各42例,生物电刺激组给予生物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在生物电刺激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治疗。进行Ⅰ类肌力、Ⅱ类肌力评分,观察患者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评估性功能,统计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Ⅰ类肌力、Ⅱ类肌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评分高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高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性交痛评分低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性高潮、阴道润滑度、性满意高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24%高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的78.57%,并发症发生率11.90%低于生物电刺激组患者的3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Ⅰ类肌力、Ⅱ类肌力,改善患者盆底压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性功能,减少并发症。
董莉殷小燕
关键词:盆底康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行传统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I、RI、Vmax、Vmin和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Ig A、Ig M、Ig G。结果 :术后48 h、2周两组PI、RI、Vmax和Vmin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2周Ig A、Ig M、Ig G水平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2周CD3+、CD4+、CD8+、CD4+/CD8+水平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于患者卵巢的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影响较传统子宫切除术小。
殷小燕贠艳丽李淑秀董莉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卵巢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
体位训练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体位训练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到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侧卧位组73例与平卧位组73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卧位选择平卧位训练干预,左侧卧位组左侧卧位训练干预。结果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卧位组相比,左侧卧位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少(P<0.05)。与平卧位组相比,左侧卧位组术后7d内的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低血压等发生情况明显较少(P<0.05)。术前两组患者SAS及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平卧位组SAS及S-AI评分明显高于左侧卧位组(P<0.05)。结论相对平卧位,侧卧位训练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能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李淑秀周信芳孙光宇殷小燕
关键词:平卧位侧卧位子宫肌瘤应激反应凝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