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世才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基因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4篇贫血
  • 4篇慢性
  • 4篇骨髓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造血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急性
  • 3篇急性再生障碍...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干细胞
  • 2篇性疾病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增殖

机构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2篇徐世才
  • 10篇肖志坚
  • 7篇杨琳
  • 6篇褚建新
  • 6篇赵钧铭
  • 5篇张悦
  • 5篇王淑萍
  • 4篇郝玉书
  • 4篇邱录贵
  • 3篇丁顺利
  • 3篇于阳
  • 3篇刘蔼如
  • 2篇王亚非
  • 2篇李璘
  • 2篇邹煦
  • 2篇刘旭平
  • 2篇尹斌
  • 2篇张美荣
  • 2篇聂玲
  • 2篇周征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第11次中国...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mt3b cDNA及其在小鼠胚胎组织中选择剪接异构体的克隆
1999年
尹斌陈雨亭朱敏罗一菁朱宁徐世才吴冠芸沈岩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学胚胎组织剪接异构体基础医学研究CDNA
骨形态发生蛋白激活自身肌肉间质细胞拯救骨髓衰竭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激活自身肌肉间质细胞以拯救骨髓造血衰竭的作用。方法采用5-氟脲嘧啶与白消安合用诱导大鼠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于诱导再障前3d肌肉内植入重组人-BMP-2(rh-BMP-2),并以肌肉内植入琼脂为对照。观察血象、病理形态等变化以及两组再障大鼠的死亡率。同时,给正常小鼠大腿肌肉内植入rh-BMP-2,动态观察植入后局部的形态变化、形成骨及骨髓的形态特点,脾集落形成单位以及基质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表达。结果小鼠在BMP肌肉内植入1周内,在BMP周围有大量间质细胞增殖,随后形成骨及骨髓,其骨髓基质细胞的SCF表达明显高于自体骨髓;BMP植入组的再障大鼠,不仅血象与对照相比有明显改善,而且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有56.3%大鼠存活超过3个月,其血象完全恢复正常,骨髓和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也恢复正常。对照大鼠除1只存活超过3个月外(占4.3%),其余均死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BMP肌肉内植入可拯救骨髓造血衰竭,其机制可能与BMP诱导成年自体肌肉内存在的干细胞向造血分化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应用成体自身干细胞进行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褚建新赵钧铭丁顺利徐世才刘蔼如王淑萍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造血衰竭间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
5-氟尿嘧啶与白消安合用诱导建立大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根据 5 氟尿嘧啶 (5 FU)富集干细胞和白消安损伤干细胞的作用 ,采用两者联合用药的方案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造血干细胞衰竭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于腹腔 1次注射 5 FU后第 5天 ,口服白消安每周 1次 ,连续 3周 ;以单纯 5 FU组和单纯白消安组为对照 ,观察患病率和死亡率、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骨髓CFU GM数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形态。结果  5 FU与白消安合用组 ,急性再障的患病率为 82 .0 % (49只中 40只 ) ,平均存活时间为 (30 .0±6 5 )d ,其余 9只为慢性再障 (占 18.0 % ) ,总患病率为 10 0 % ;再障死亡率 98%。再障动物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呈持续性减低 ,停药后 2~ 3周血常规各项指标降到最低 ,约为实验前的二分之一 ;濒死时BMNC数为实验前的 7% ,脾脏指数约为实验前一半。骨髓CFU GM未能检出。病理形态学观察 :骨髓脂肪化 ,脾脏、淋巴结和胸腺等淋巴器官组织明显萎缩 ,凋亡细胞多见 ,肝、脾无髓外造血灶。单纯 5 FU组血常规有一过性减低 ,停药后 10天很快恢复至正常 ,无一死亡。单纯白消安组 ,12只大鼠中仅 3只发生再障而死亡 ,其余大鼠于停药后血常规恢复。结论  5 FU与白消安合用可较彻底地杀灭造血干细胞 ,使骨髓 淋巴细胞萎缩 。
赵钧铭褚建新丁顺利徐世才刘蔼如王淑萍
关键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氟尿嘧啶白消安
GSTT1、GSTM1、NQO1、RAD51和XRCC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GSTT1、GSTM1、NQO1、RAD51和XRCC3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生遗传易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共120例CML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型,用PCR-RFLP方法分析RAD51,XRCC3,NQO1基因型。结果CML患者GSTT1和GSTM1缺失型比例分别为50.8%和59.2%,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2.8%和53.1%)。CML患者NQO1C/T和T/T基因型的比例(60.0%)、RAD51G135CG/C基因型比例(26.9%)和XRCC3-241Met杂合子缺失型(Thr/Met)的比例(9.2%)均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5.3%,12.4%和9.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GSTT1、GSTM1、NQO1、RAD51和XRCC3基因型与我国CML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杨琳徐世才刘旭平张美荣张悦肖志坚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遗传易感RAD51基因XRCC3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重症血液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 HLA-A、B、DRB1基因与5种常见重症血液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36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 HLA 分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05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10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59例,并与1000份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比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在 ALL 患者中 DRB1~*14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0.38%,高于对照组的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49,P=0.009,相对危险度(RR)=2.348];而B~*46和DRB1~*09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9%和6.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5%和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46的 X^2=3.914、P=0.048、RR=0.266,DRB1~*09的 X^2=3.86、P=0.049、RR=0.467)。在 AML 患者中 B~*51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0.48%,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9,P=0.049,RR=1.604);在 CML 患者中A~*29和 DRB1~*14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75%和8.72%,高于对照组的0.95%和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9的X^2=4.226、P=0.040、RR=2.951,DRB1~*14的 X^2=6.556、P=0.010、RR=1.936)。在 MDS 患者中 A~*01、B~*54和 B~*57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07%、12.07%和6.90%,高于对照组的4.10%、2.80%和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01的 X^2=6.832、P=0.009、RR=3.21,B~*54的 X^2=13.345、P=0.000、RR=4.765,B~*57的P=0.007、RR:6.099)。在 AA 患者中B~*13、B~*54和 DRB1~*09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86%、8.04%和20.34%,高于对照组的11.50%、2.80%和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3的 X^2=4.107、P=0.043、RR=1.673,B~*54的 X^2=8.071、P=0.004、RR=3.033,DRB1~*09的 X^2=4.916、P=0.027、RR=1.686);而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85%,低于对照组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5,P=0.037,RR=0.159)。结论不同血液病分别与不同 HLA基因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对血液病的病因研究有重要意义。
王晓静梁晓岚艾晓非孙海燕王芳曹增徐世才邱录贵
关键词:白血病贫血HLA抗原基因频率
转染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抑制肿瘤生长的研究
<正> 目的为了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我们将内皮细胞刺激因子(VEGF)的受体1(Flt-1)基因转染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表达可溶性的Flt-1,该蛋白可以中和肿瘤细胞分泌的
赵钧铭褚建新王淑萍徐世才
文献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作为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方法为建立急性再障动物模型;制备验证BMP对急性再障的治疗作用,所说的急性再障诱导模型是在无菌条件下给大鼠腹腔注...
褚建新赵钧铭丁顺利徐世才刘蔼如王淑萍
文献传递
JAK2 V617F突变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正>目的:探讨 JAK2 V617F 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的关系。方法:对523例 cMPD 按 WHO 标准进行回顾性诊断。应用 Allele-specific PCR(ASP)检测 JAK2 V617F...
肖志坚张悦李璘聂玲于阳杨艺红张占强杨琳徐世才
文献传递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症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研究
<正>目的:探讨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症(HES)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张悦于明华徐世才杨琳于阳郝玉书肖志坚
文献传递
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体外扩增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肝素用脐血CD34+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 ACS)分选CD34+细胞,用TPO、IL-11和肝素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CFU-M 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祖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组群(CD34+、CD41a+、CD61+、CD34+CD41a+和CD41a+CD61+)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1a)和透射电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异种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的巨核祖细胞功能。结果单用TPO7d时,CD34+CD41a+细胞扩增(4.0±1.7)倍;与IL-11联用后扩增到(10.5±4.8)倍;再加入肝素后扩增达(29.9±6.4)倍,TPO+IL-11+肝素组扩增倍数为TPO组、TPO+IL-11组的7.5、2.85倍,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PO+IL-11+肝素组巨核祖细胞中大集落(>50个细胞/集落)达(106.8±26.9)倍,较TPO、TPO+IL-11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将扩增第7天的巨核细胞静脉输注于经放射预处理的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可明显加速其血小板及白细胞的恢复并提高小鼠生存率。电镜显示扩增的巨核细胞有一定的界膜发育等成熟特征,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
冯义肖志坚徐世才卢士红刘斌刘津华韩忠朝
关键词:脐血巨核祖细胞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肝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