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 作品数:49 被引量:983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Overexpression of type Ⅰ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in pterygium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ErbB2及ErbB3]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对 15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中EGFR、ErbB2及ErbB3蛋白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人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在正常结膜上皮中 ,EGFR在其基底层细胞表达 ,而ErbB2及ErbB3则在其表层细胞表达。 15例翼状胬肉上皮的 11例EGFR、ErbB2及ErbB3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明显不同 ,EGFR、ErbB2及ErbB3均在翼状胬肉上皮的全层表达 ,4例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相似。Westernblot检测进一步证实 11例翼状胬肉上皮EGFR、ErbB2及ErbB3表达较正常结膜高。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上皮EGFR、ErbB2及ErbB3表达增加 ,提示翼状胬肉可能是一组织增生性疾病 ,翳状胬肉上皮EGFR、ErbB2及ErbB3的异常表达及其与其上皮下组织相互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刘祖国谢玉环张梅
- 关键词:上皮翼状胬肉表皮生长因子
- 强力霉素滴眼液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疗效的评价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评价强力霉素滴眼液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烧灼睑板腺开口制作干眼模型,术后第6周,随机分为4组,分别不滴药及滴用1%甲基纤维素、0.1%强力霉素、1%甲基纤维素加0.1%强力霉素。用药前后定期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术后第11周取眼睑、结膜及角膜,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用药前,各组兔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甲基纤维素与强力霉素联合应用组荧光素染色及虎红染色比未用药组轻,结膜杯状细胞密度比未用药组高(P<0.05)。单纯使用甲基纤维素或强力霉素组上述指标与未用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未用药组睑结膜及球结膜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其他组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强力霉素滴眼液可以减轻干眼兔眼表的炎症反应,其与甲基纤维素联合应用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提示强力霉素对干眼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肖启国刘祖国张梅张志红姚勇蒋爱华
- 关键词:滴眼液炎症
- 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5
- 2002年
- 目的 了解国人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 84例 16 1眼症状及体征量化评分后进行分析。结果 84例 16 1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 ,平均年龄 (38.6 1± 12 .72 )岁 ,男 2 8例 ,女 5 6例 ,平均病情积分 11.79± 4 .36 ,其中急性过敏性结膜炎 77例(91.6 7% ) 14 8眼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7例 (8.33% ) 13眼 ,两者的病情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过敏性结膜炎最常见症状为眼痒 (10 0 .0 0 % ) ,最常见的体征为结膜充血(10 0 .0 0 % )。2 6 .19%的患者伴有眼外过敏性疾病病史。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类以青中年女性发病为主 。
- 肖启国刘祖国张梅罗丽辉黄挺陈家祺
-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眼痒结膜充血
- 多西环素对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1(ICAM1,CD54)、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混合消化液培养法培养人结膜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培养至第3代或第4代,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γ干扰素(IFNγ)0U/ml、IFNγ300U/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10μg/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20μg/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40μg/ml、IFNγ300U/ml+地塞米松100μg/ml,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CD54、HLADR及IL1β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D54的表达。72h后收集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学检测凋亡。结果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可以表达少许CD54和IL1β,加入IFNγ后表达明显增加,加入多西环素和地塞米松后CD54和IL1β的表达下降(P<0.01)。随着所加多西环素浓度的增加,CD54和IL1β的表达逐渐降低(P<0.01)。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未发现明显的HLADR的表达及凋亡的产生,加入IFNγ及多西环素后HLADR的表达及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抑制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CD54和IL1β等炎性相关因子的产生,提示多西环素对干眼等非感染性眼表炎性疾病的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肖启国刘祖国张梅郑健樑张志红罗丽辉陈家祺
- 关键词:多西环素细胞培养结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 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与炎症被引量:24
- 2004年
- 目的了解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是否存在凋亡与炎症状态,进一步理解干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印迹细胞法获得干眼6例22眼和正常人7例10眼的结膜上皮细胞。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ic.FCM)定量检测凋亡;免疫印迹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核转录因子-kB(NF-k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NF-kB和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增强。凋亡指数与NF-kB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干眼患者结膜上皮存在细胞凋亡及炎症,眼表上皮细胞的炎症可能是引起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抑制炎症是干眼的重要治疗方法。
- 罗丽辉刘祖国林建贤张梅张志红肖启国陈家祺
- 关键词:干眼病结膜上皮细胞炎症流式细胞技术
- 干眼的系列研究
- 刘祖国张梅陈家祺罗丽辉肖启国张志红姚勇沙翔垠黄挺费文雷
- 1996年1月~2006年1月,由广东省教育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背景 干眼为任何原因所致泪液质和量及动力学的异常,从而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
- 关键词:
- 突变型人纤溶酶原Kringle5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 刘祖国高国全张梅陈家祺黄挺蒋爱华张志红许传超邹文进马建兴
- 该研究研究发现突变型K5具有比K5本身更强的抗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且非常稳定,适于缓释应用,具有更大的药用前景,并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申请号03113955.8)。并首次应用内源性血管抑制剂治疗化学伤引起的角膜NV,并提...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管增生性疾病分子机制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屈率及表面规则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2年
- 目的 :了解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屈率及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 3 5例 (64只眼 )配戴角膜接触镜 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前表面角膜屈率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地形图。 2 0例 (4 0只眼 )正常人为正常对照。采用TMS 1角膜地形图系统的参数评价角膜表面规则性。比较正常人和配戴角膜接触镜 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角膜屈率、表面规则指数 (SRI)、表面不对称指数 (SAI)、预测视力(PVA)及角膜地形图图形的差异。结果 :戴镜组病例其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平均时间为 (13 45± 6 42 )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其角膜中央及周边 8个测量区的平均角膜厚度减少 3 0~ 5 0 μm (P <0 0 0 1) ,角膜屈率、最大角膜屈率 (MaxK )及最小角膜屈率 (MinK)明显增加 (P <0 0 1)。两组间角膜散光度无显著性差异。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其TSM 1系统参数中的SRI和SAI值较正常人明显增加 (P <0 0 1) ,PVA值无明显改变 (P =0 15 )。应用两种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所得的角膜屈率地形图及角膜高度地形图的彩色编码图形类型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将导致全角膜厚度减小。
- 刘祖国张梅Stephen CPflugfelder
- 关键词:角膜接触镜角膜厚度
- 烧灼睑板腺开口制作兔干眼模型的评价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观察烧灼兔睑板腺开口后干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索新的干眼模型制作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每只随机选择一眼,采用烧灼睑板腺开口的方法制作干眼模型,术后定期检查睑缘肿胀、睑缘充血、睑缘痂皮、睑板腺开口数目、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羊齿状试验、SchirmerⅠ试验、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实验眼眼睑肿胀,睑缘充血、大量黄白色痂皮,术后第7天至第9天眼睑反应明显减轻,睑板腺开口未见重新开放。术后第7天及第28天以后实验眼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积分较对照眼同一时间积分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42 d实验眼羊齿状试验Ⅲ、Ⅳ级结晶增多(P=0.000),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下降(P=0.0087),术后45 d病理检查实验眼可见睑板腺导管轻度扩张。结论烧灼兔睑板腺开口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兔干眼模型制作方法。
- 肖启国刘祖国张梅张志红姚勇蒋爱华
- 关键词:干眼
- γ-干扰素对培养人原代结膜及泪腺上皮细胞表达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了解γ-干扰素(γ-IFN)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及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CD54)、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1(interleukin-1 receptor1,IL-1R1)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γ-IFN对人结膜及泪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 混合消化液培养法获得人原代结膜上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人泪腺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γ-IFN,浓度分别为0、30、100、300U·mL^(-1),37℃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学及Western blot检测CD5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β及IL-1R1的表达。结果 在γ-IFN浓度分别为0、30、100及300U·mL^(-1)条件下,结膜上皮细胞表达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67、24.1、27.4及31.9;泪腺上皮细胞表达CD54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50、10.2、21.4及25.6。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相符,正常人结膜和泪腺上皮细胞有少量CD54表达,加入IFN-γ后CD54的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有少量IL-1R1表达,加入γ-IFN后IL-1β及IL-1R1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泪腺上皮细胞未检出IL-1β及IL-1R1的表达。结论 γ-IFN可?
- 张梅刘祖国陈家祺郑健樑肖启国张志红
- 关键词:结膜泪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