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血小板
  • 4篇恶性
  • 3篇亚群
  • 3篇晚期
  • 3篇细胞亚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亚群
  • 3篇恶性肿瘤
  • 3篇T淋巴细胞
  • 3篇T淋巴细胞亚...
  • 2篇血小板增多
  • 2篇血小板增多症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血小板...
  • 2篇增多症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肿瘤患者

机构

  • 13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宁军
  • 11篇龚浩
  • 2篇田丽军
  • 2篇张敏
  • 1篇白月奎
  • 1篇闵先军
  • 1篇王荣祺
  • 1篇李定纲
  • 1篇谷俊朝
  • 1篇秦苑
  • 1篇刘彦
  • 1篇朱莉丽
  • 1篇刘冰
  • 1篇张晓蓉
  • 1篇陈真
  • 1篇陈菲
  • 1篇吴维佳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影响因素的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影响终末期恶性肿瘤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12月肿瘤科死亡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先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对临终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胆固醇、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尿酸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影响较大的指标。结果:62例患者,入院到死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 d;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生存期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影响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相关血液指标,有利于临床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生存期。
孙贞媛宁军王晨龙龚浩
关键词:影响因素生存期
不同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不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血液内科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初诊ET患者。根据基因突变结果将患者分为JAK2突变组(n=40)、CALR突变组(n=6)和基因阴性组(n=10)。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血栓及栓塞事件等)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数(PLT)、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基因突变、乳酸脱氢酶(LDH)、血钾、血糖(GLU)]的差异。结果JAK2突变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CALR突变组和基因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的性别、脾脏是否肿大、TEG是否异常、是否发生血栓及栓塞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R突变组患者WBC数、Hb水平明显低于JAK2突变组、基因阴性组,LDH水平则明显高于JAK2突变组、基因阴性组,而基因阴性组患者的GLU水平明显高于JAK2突变组、CALR突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Plt数、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基因突变的ET患者发病率高,年龄大,而CALR突变及CALR阴性患者WBC和Hb水平较低,故ET患者多样化的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宁军龚浩任晓磊丁超王晨龙张敏刘彦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基因突变
血栓弹力图在评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晚期结直肠癌初诊患者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80例合并血栓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选取80例未合并血栓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行TEG、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TEG参数和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并对3组中测量数值超出正常范围的研究对象的TEG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的综合凝血指数(CI)值,以及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Angle角)值、最大振幅(MA)值和CI值异常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的CI值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的C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检出123例(76.9%)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而传统凝血检验指标检出92例(57.5%)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2,P<0.05)。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TEG检测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而有效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宁军龚浩丁超王晨龙张敏任晓磊王荣祺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状况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凝血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和内源性抗凝活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活性(PAI-1),D-二聚体(D-dimer)。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1活性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呈现高凝状态。
宁军龚浩
关键词:肿瘤血液凝固抗凝纤溶酶
中晚期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分析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测定值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实体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D3+、CD4+、NK16+56+百分率下降,CD8+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上述指标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及病理类型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临床上应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积极的免疫辅助治疗。
宁军龚浩
关键词: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CD3+、CD4+、NK16+56+百分率下降,CD8+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以上指标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而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水平越高;在I、II期胃癌患者与III、IV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临床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积极的免疫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
宁军龚浩
关键词:胃癌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20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受试者的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参数,以及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3 d、1周、2周和3周的WBC、PLT、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化疗前的高荧光强度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分别为(2.63±0.81)%和(1.44±0.41)%,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13±0.23)%和(1.1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的中荧光强度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WBC和PL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 d,研究组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值分别为(0.51±0.04)×1012/L和(7.18±2.62)%,明显小于化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周,研究组患者的RET和IRF值最低,分别为(0.16±0.02)×1012/L和(4.13±1.25)%,化疗后2周RET、IRF值回升,分别为(0.83±0.11)×1012/L和(8.69±2.37)%,化疗后1周和2周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后3周,RET、IRF值恢复至化疗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的PLT、WBC值达到最低,分别为(125.06±32.14)×109/L和(3.99±0.86)×109/L,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周有所回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可用来监测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化疗后的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其中网织红细胞参数中RET和IRF在化疗后检测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以及恢复方面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在恶性肿瘤临床化疗治疗过程中,RET和IRF对治疗方案的调整、用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宁军龚浩白月奎朱莉丽闵先军
关键词:恶性肿瘤网织红细胞参数化疗白细胞血小板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99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诊治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岁(27~92岁)。临床表现血栓者8例(20.0%),脾大者6例(15.0%),出血者3例(7.50%),因其他原因化验血常规确诊本病者16例(40.0%),仅有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7例(17.5%)。就诊时中位血小板计数985×109/L(699×109/L^1200×109/L);40例均进行了骨髓活检,其中3例局部有网状纤维增生,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4例检测JAK2/V617F阳性。随访28例,1例转变为骨髓纤维化,未发现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例。23例羟基脲(Hu)和17例羟基脲+干扰素(IFN)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0%和94.1%。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血栓、脾大和出血多见,以羟基脲或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疗效,预后较好。
宁军龚浩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羟基脲
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改构的肿瘤坏死因子(rhTNF)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大中量胸腹水患者排尽腹腔积液后,注入单药rhTNF 1500万u,每周3次。结果30例中,CR 12例,PR 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生活质量提高并完成化疗者18例,2例因病期较晚死亡。结论rhTNF局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可靠,生活质量提高,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恶性胸腹水的有效药物,尤其是治疗因恶性腹水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患者。
宁军田丽军刘馥迪秦苑李定纲
关键词:恶性腹水肿瘤坏死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抑制血管生成作为靶点治疗肿瘤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疗法之一。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是纤溶酶原在体内的天然水解产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的形成而参与对血管生成过程(angiogenesis)的调节。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研究进展以及作为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
龚浩宁军谷俊朝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素血管生成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