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 何涛戎红旗李健张冰夏铁成李云松马顺英郝建明
- 该研究选取接受治疗的78例膝下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若膝上血管狭窄或闭塞,首先依据病变情况采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处理,然后采用DEEP球囊对膝下病变进行扩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植入药物...
- 关键词:
- 关键词:球囊扩张治疗
- 介入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经介入溶栓治疗28例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治愈21例,好转6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结论经介入导管溶栓是治疗SMVT的有效方法,稳定有效的固定溶栓导管,防止其脱出、移位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赵霞何涛
- 关键词:介入溶栓静脉血栓护理
- 940nm半导体激光治疗体表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 赵霞王静砉王燕谷秀改马顺英蔺正印张磊李彦辉何涛吕颖
- 体表毛细血管瘤是由于胚胎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发育异常所致,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周围细胞的异常增生,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外观。这种疾病临床有多种治疗手段,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应用940nm半导体激光治疗体表毛细...
- 关键词: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治疗
- 持续动脉内灌注配合手术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 2008年
-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内灌注在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持续动脉内灌注的方法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2例,观察疗效。结果导管取栓术后加动脉持续灌注32例中,无肢体坏死,随诊6个月,无新发血栓形成病例。结论导管取栓术后加持续动脉内灌注用于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效果满意。
- 王静砉张欣张磊李彦辉何涛刘宝顺
- 关键词:动脉栓塞灌注
-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比普通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 2023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2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DCB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球囊(POBA)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病情严重程度、NLR和CRP值、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91.82%(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靶血管最小直径(MLD)大于对照组(P<0.05);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情况(LLL)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utherford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RP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影像学指标情况,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安全性较高。
- 何涛郭景水李靖刘宝顺郝建明
- 关键词:紫杉醇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C反应蛋白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疗效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行PTA治疗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21例同时加服补阳还五汤,观察患者术后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4.76%和38.10%,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BI(0.90±0.06)、TBI(0.58±0.06)、MDA(4.43±0.51)cm/s、MTA(4.34±0.51)cm/s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1.37±0.33)和跛行距离评分(1.02±0.33)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TA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肢缺血症状和疼痛症状,降低再狭窄率,可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刘宝顺吴晓亮何涛王彪王首旭杨璇李彦辉
-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再狭窄
- 抗血小板药物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是指动脉粥样物质在血管腔内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肢体出现血运障碍,引起疼痛、间歇性跛行、运动受限或组织缺失等改变的一类疾病.截肢是死亡的一个标志,截肢后3-4年病死率可高达50%-60%[1-2].
- 戎红旗何涛李键张冰夏铁成
-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