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健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丰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石
  • 3篇输尿管
  • 3篇尿管
  • 2篇盐酸
  • 2篇盐酸坦洛新
  • 2篇上尿路
  • 2篇肾镜
  • 2篇输尿管镜
  • 2篇坦洛新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经皮肾镜
  • 1篇等离子电切
  • 1篇等离子电切术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盐酸坦洛新缓...
  • 1篇液压
  • 1篇增生
  • 1篇上段结石

机构

  • 9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9篇刘健
  • 4篇罗剑斌
  • 4篇朱正斌
  • 4篇傅立中
  • 4篇施美玲
  • 2篇付立中
  • 1篇陈世萍
  • 1篇钟赟
  • 1篇黄翠林

传媒

  • 3篇医学信息(医...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药品评价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4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膀胱节育器1例报告
2011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3年余,加重3个月于2010年8月18日入信丰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患者缘于2007年6月上节育器,当时无明显异常不适,数月后因怀孕行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有节育器,行清宫术后因患者要求于2008年2月第2次上节育器,不久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间断肉眼血尿,于劳累后明显,曾多次在诊所及广东某医院诊断为“尿路感染”,
钟赟袁晓筠付立中刘健罗剑斌
关键词:膀胱异物节育器病例报告
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皮肾镜与输尿管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0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微创经皮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小,疗效好,且患者恢复时间比较短,而经皮肾镜与输尿管治疗方法虽然一次碎石成功率比较高但是较容易出现出血事故。
袁晓筠罗剑斌刘健傅立中朱正斌
关键词:微创手术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手术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在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价值
2014年
目的对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方式对患有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前列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方式对患有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刘健施美玲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前列腺增生
B超引导下局麻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可吸引金属清石鞘治疗上尿路非鹿角型结石的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局麻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可吸引金属清石鞘治疗上尿路非鹿角型结石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信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上尿路非鹿角型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PCNL治疗,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局麻PCNL联合可吸引金属清石鞘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费用、术后结石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2.30±0.98)d、首次排气时间(2.10±0.67)d、住院时间(5.34±2.03)d短于对照组(4.40±1.05)d、(3.60±1.04)d、(7.63±3.29)d(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为(8896.80±824.60)元,对照组为(8615.30±846.40)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B超引导下局麻PNCL联合可吸引金属清石鞘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上尿路非鹿角型结石患者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刘健陈世萍傅立中袁晓筠黄小龙刘忠平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输尿管下段结石病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观察组中给予患者石韦散中药排石汤,1剂/d,同时给予患者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 mg,1次/d;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石韦散中药排石汤。所有患者饮水2L/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排石时间、排石率、肾绞痛人均发生次数以及镇痛药人均使用次数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排石率达到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排石时间、肾绞痛人均发生次数以及镇痛药人均使用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01)。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同时也能够减少在排石过程中的肾绞痛和镇痛药使用。
袁晓筠罗剑斌刘健傅立中朱正斌
关键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输尿管下段结石
双J管置入术治疗上尿路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4年
目的:对应用双J管置入术对患有上尿路狭窄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上尿路狭窄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双J管置入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上尿路狭窄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手术治疗计划临床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双J管置入术对患有上尿路狭窄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刘健施美玲
肾囊肿患者经后腹腔镜下行去顶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4年
将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肾囊肿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经后腹腔镜下行去顶术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肾囊肿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肾囊肿症状消失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接受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肾囊肿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应用经后腹腔镜下行去顶术方式对患有肾囊肿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刘健施美玲
关键词:肾囊肿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前列舒通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取我院收治的ⅢB型前列腺炎50例,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盐酸坦洛新治疗,实验组是以盐酸坦洛新为基础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分析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分与白细胞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6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疼痛不适和排尿症状等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和最大尿流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前列舒通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刘健施美玲袁国铭傅立中朱正斌
关键词:前列舒通胶囊盐酸坦洛新
自然液压灌注在上尿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通过自然液压灌注,能否减少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时结石上行发生几率。方法采用自然液压灌注与普通液压灌注法,比较术中碎石成功率、结石上行率,腹膜后水肿发生率。结果自然液压灌注时碎石成功率为97.67%,结石逃逸率为2.33%,腹膜后水肿发生率0;液压灌注泵灌注时碎石成功率为85.36%,结石上行率为14.64%,腹膜后水肿发生率17.07%(P<0.05)。自然液压灌注时碎石成功率显著高于灌注泵灌注,腹膜后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灌注泵灌注。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时采用自然液压灌注可有效减少结石上行率,增加碎石成功率,降低腹膜后水肿发生率。
刘健袁晓筠罗剑斌蔡文裕付立中黄翠林朱正斌
关键词:钬激光上尿路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