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威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6篇内固定
  • 4篇内固定术
  • 4篇固定术
  • 3篇手术
  • 3篇股骨
  • 3篇关节
  • 2篇远端
  • 2篇胫骨
  • 2篇微创
  • 2篇内固定术治疗
  • 2篇老年
  • 2篇固定术治疗
  • 2篇关节功能
  • 2篇粉碎性
  • 2篇粉碎性骨折
  • 2篇钢板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动力髋螺钉内...

机构

  • 10篇安阳市中医院
  • 2篇郑州颐和医院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申威
  • 1篇孟利峰
  • 1篇李建甫
  • 1篇崔艳超
  • 1篇李景龙
  • 1篇杨武文

传媒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西藏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临床研究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5年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HA)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10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HA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DH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改善关节功能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高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2月后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在早期下床活动及改善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方面低于HA,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申威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胸椎管狭窄症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评价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33个月,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发生脑脊液漏3例,腹部感觉过敏3例。结论胸椎管狭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减压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应根据致压物与脊髓的关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李景龙申威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微创组?进行治疗,并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普通组)进行比较。微创组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骨折间接复位,钢板插入,经皮螺钉固定。结果64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微创组骨痂形成时间平均8.2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6周,普通组分别为10.3和18.2周,两组比较,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符合生物接骨原则,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有利于骨性愈合,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李建甫申喜生杨武文申威邱功铭
关键词:微创法内固定术胫骨骨折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用锁定钢板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治疗后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根据愈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行走锻炼。结果 4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5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0 m L。46例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周。根据AOFAS踝关节评分系统,优3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既能保证骨折端的血供、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又能达到骨折固定牢固、可靠,降低了术后软组织坏死、骨质外露以及骨髓炎的发生,是一种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 。
李建甫申威
关键词:锁定钢板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治疗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骨折内固定术治疗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安阳市中医院骨二科2011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按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为受伤到手术时间≥24 h,观察组34例为受伤到手术时间≤24 h,两组患者均行空心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2个月骨折不愈合率为5.88%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骨头坏死率为20.58%低于对照组3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arris评分总优良率为82.04%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24h内进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申威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手术时机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改善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改善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应用 LISS 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优19例(52.78%),良11例(30.56%),可5例(13.89%),差1例(2.78%),优良率83.33%(30/36);手术时间51~152(80.6±12.8)min;术中出血量213~665(355.7±48.5)ml;骨折愈合时间9~23(13.6±4.5)周;A 型骨折膝关节活动度95°~140°(109.6°±10.5°),C 型骨折膝关节活动度75°~136°(107.5°±9.7°)。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具有外固定生物学和内固定力学稳定性等优势,能够改善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值得临床对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继续探讨。
申威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膝关节功能
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确诊肱骨髁间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尺骨鹰嘴组42例(经尺骨鹰嘴截骨术)和肱三头肌组43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观察术后手术指标,并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尺骨鹰嘴组平均手术时间(91.56±15.38)min、术中出血量(90.83±26.55)mL分别低于肱三头肌组(133.42±16.19)min、(118.64±27.39)mL,P<0.01;肱三头肌组平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6.97±9.80)分、关节活动度(125.51±22.38)°分别高于尺骨鹰嘴组(75.73±9.78)分、(102.81±21.76)°,P<0.01;肱三头肌组优良率81.40%(35/43)明显高于尺骨鹰嘴组61.90%(26/42),P<0.05;尺骨鹰嘴组C3优良率26.19%(11/42)明显优于肱三头肌组9.30%(4/43),P<0.05。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适合C1或C2肱骨髁间骨折,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适合C3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科学选择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对手术方式继续研究和探讨。
申威
关键词: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肘关节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详细记录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和术后下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下地时间早、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李建甫申威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使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腰胸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发进行置钉并采取复位内固定路径术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为(4.22±1.97)°,对照组为(8.03±1.99)°,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为(1.13±0.25)mm,对照组为(5.41±0.64)mm,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89%,对照组为24.4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使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病症,在促进其术后恢复效果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疗效较佳。
申威
关键词:复位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
骨科医护人员康复知识与技能知信行现状的多中心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调查骨科医护人员康复知识与技能的知信行现状.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139名骨科医护人员对骨科相关康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看法以及实施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接受过骨科术后康复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者占89.7%,具有骨科术后康复相关知识与技能者占87.5%,对骨科术后康复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学习有需求者占97.1%,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开展骨科术后康复训练者占92.6%.对骨科术后康复治疗的看法:关注骨科术后康复者占96.3%,认为骨科术后康复应由骨科及康复科共同承担者占84.5%,认为患者有必要接受康复训练者占95.6%,患者对术后康复整体疗效满意度为65.4%,认为目前骨科术后康复系统不完善者占83.1%.骨科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实施情况:康复训练于术前开始者占60.3%,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者占77.9%,康复方案由骨科与康复科共同制定者占68.4%,出院前康复训练由骨科医护人员指导并看护者占64.7%,骨科与康复科有合作临床路径且合作较好者占51.5%,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者占94.1%.结论骨科医护人员对骨科康复知识与技能相关培训学习的需求较高,对术后康复存在争议,骨科与康复科在术后康复合作较差,患者对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相关机构应从多角度促进骨科康复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崔艳超孟利峰申威王军霞
关键词:骨科医护人员临床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