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剖宫产
  • 1篇营养指导
  • 1篇预防措施
  • 1篇质量管理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因素
  • 1篇剔除术
  • 1篇剖宫产率
  • 1篇剖宫产原因
  • 1篇子宫
  • 1篇子宫肌
  • 1篇子宫肌瘤
  • 1篇子宫肌瘤剔除
  • 1篇子宫肌瘤剔除...
  • 1篇巨大儿
  • 1篇巨大儿临床分...
  • 1篇可行性
  • 1篇肌瘤
  • 1篇肌瘤剔除
  • 1篇肌瘤剔除术

机构

  • 5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5篇焦翠平
  • 4篇周志春
  • 1篇郝增平
  • 1篇邓姗
  • 1篇赵玉梅
  • 1篇杨红月
  • 1篇张翠敏
  • 1篇吕松桧

传媒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对照分析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照分析房山区妇幼保健院与北京市西城区1356例剖宫产指征抽样调查结果,探讨降低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病案信息和《北京市产科质量季报表》数据,对2012年度房山区妇幼保健院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同一指征构成分类与文献进行对照。结果 2012年度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为62.8%,指征前三位的依次是头盆不称(21.0%)、社会因素(20.0%)和瘢痕子宫(14.8%)。相对应西城区以三级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剖宫产率为53.1%,指征前三位的分别是胎儿窘迫(17.0%)、胎位异常(15.6%)和高龄孕妇(14.6%)。房山区妇幼保健院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羊水过少,以及无指征和放宽指征的剖宫产明显增多。结论房山区妇幼保健院的剖宫产率存在显著的可下降空间。
吕松桧邓姗贾军恒焦翠平周志春
关键词:产科质量剖宫产率质量管理
692例巨大儿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巨大儿相关因素,降低其发生率,提高分娩前的正确诊断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以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3年间住院分娩出生体重≥4 000g产妇692例,为巨大儿组,运用单纯随机抽样中的抽签法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重儿1 384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年龄、孕龄、产次、孕期平均增加体重、分娩前诊断、妊娠并发症及并发症、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巨大儿组与对照组比较,孕期体重平均增加值、孕龄、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及肥胖症的发生率巨大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组中,宫高+腹围≥140cm,彩超胎儿双顶径≥9.5cm、股骨长≥7.5cm、胎儿腹围≥35cm孕妇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管理,能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分娩前综合分析评估胎儿体重,可提高巨大儿诊断符合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焦翠平周志春赵玉梅
关键词:巨大儿营养指导
235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发生的235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3.15%,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3.20%,两种生产方式产后出血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年龄大于35岁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分娩年龄小于35岁的产妇;孕次大于3次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孕次小于3次的产妇的出血率;经产妇的产后出血率高于初产妇;胎儿体重大于4 000g的产后出血率高于胎儿体重小于4 000g的产后出血率;妊娠合并症的产后出血率高于无合并症的产后出血率;因巨大儿行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与单纯应用缩宫素比较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受分娩年龄、孕产次、胎儿体重、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正确评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
焦翠平周志春
关键词: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预防措施
452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总结6年来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剖宫产临床资料。结果 (1)剖宫率逐年上升,2007年50.3%相比2003年17.12%上升了2.9倍(P<0.01)。(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增加最明显(P<0.01)。(3)社会因素剖宫产中脐带因素占第一位。(4)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有指征剖宫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采取开展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提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行的不必要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杨红月焦翠平张翠敏
关键词:剖宫产病因社会因素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患者(研究组)及同期116例单纯剖宫产手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产褥病率、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但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特殊部位肌瘤需充分评估,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焦翠平贾军恒周志春郝增平
关键词:子宫肌瘤剖宫产肌瘤剔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